在一个法治文明高度宣扬的社会里,人们通常不会轻易动手伤人,因为打人不仅理亏,后续还会带来诸多麻烦。
然而,那股想要攻击他人的冲动并未消失,它总要找到一个出口,否则就会转向内部,让当事人备受煎熬。攻击的能量是客观存在的,要么向外释放,要么向内压抑。在攻击他人与自我攻击之间,有人选择后者,结果让自己陷入困境;有人则变换方式,继续攻击他人。
这就是现代人际关系中一种常见却不易被察觉的隐形攻击——它旨在扰乱你的心态和情绪。别以为这种情况少见或不重要而忽视它。实际上,人与人之间,美好的一面往往只占一半,而且多是表面的,为的是避免冲突,维持表面的和谐。很多人其实能感受到这种普遍存在的攻击性能量,但大家都选择装糊涂,不愿正视,稀里糊涂地过日子。
人为什么会产生攻击他人的想法?原因多种多样。可能是看对方不顺眼,觉得对方挡了自己的路,抢了自己的资源,妨碍了自己的目标,甚至无端伤害了自己的自尊,或者仅仅因为觉得对方比自己好或不如自己,甚至什么都不为,就是看对方弱小想上去踩两脚。
人都有这样的阴暗面。从生物角度来看,人类在基本层面上仍然是动物。几千年的进化并没有完全改变人的动物性,只是在动物性的基础上,我们发展出了理智、文明、和谐、保护弱者、共同发展等更光明、更包容的意识。但这种文明意识并没有完全取代动物性,而是给动物性披上了一层文明的外衣,将其包裹、压制,不让其轻易显露。
动物有锋利的牙齿和爪子,用于捕杀猎物和保护领地。一头陌生的狮子闯入另一头狮子的领地,只要被发现且打得过,新来者就会受到攻击,除非它远远逃开。那些被当作猎物的其他动物,更是如此。
人类虽然已经退化了利爪和牙齿,力气也小了很多,人与人之间也学会了客气礼让,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那种“你瞅啥?瞅你咋地?”三秒后就要动手的原始攻击性。但攻击性本身并未消失,它仍然是人生存进取、猎杀猎物、达成目标的强大动力,也是击退来犯、打败竞争者、守护边界和利益资源的强大武器和防御。
我的意思是,攻击性本身并无好坏之分,人人都有,而且必不可少。弗洛伊德就曾说过,攻击性就是生命力。
我要讨论的,是那些动不动就将你视为猎物、竞争者,将公共领域当作自己独家领地,滥用攻击性,导致你实际利益受损、深受其害的行为。
比如,在原生家庭中,母亲可能因自身容貌自卑而无法容忍女儿漂亮可爱,于是明里暗里贬低女儿的外貌,对外界对女儿的赞美一概否定,甚至直接攻击女儿的长相,导致女儿在最信赖、最亲密的人那里得到对自身长相的错误认知,产生深深的自卑和羞耻感。母亲这样做并没有减轻自己的自卑和羞耻,但为了让自己好受一些,她将原本阳光明媚、漂亮可爱的女儿变成了跟她一样自卑羞耻的女性,这样她就觉得自己不是唯一一个活在自卑羞耻中的人了。
这种来自母亲的容貌攻击,往往隐形且不易被察觉。母亲不一定不爱女儿,但就是无法容忍女儿的鲜艳美好,要将女儿涂上跟自己一样自卑灰败的色彩,将她变成跟自己一样灰头土脸的样子,这样她才觉得舒服心安。一个鲜艳明媚、自信舒展的女儿会让她感受到自己的自卑羞耻更加严重,这是她无法处理和忍耐的。因此,不动声色的语言攻击和否定暗示就成了她将周围的人(至少是女性)都染上跟她一样灰暗颜色的手段。
如果你的人生不得不面临来自母亲的较量和嫉妒,你需要让自己独立成长起来,停止对母亲的期待,无论是认同的期待还是爱的期待。从母亲的目光和审视中走出来,转向更广阔的世界,从母亲之外的广泛人群中获得关于自己容貌长相以及一切特质的公允评价,替换掉那些不该由你承受的老旧有害的投射和歪曲反馈,大大方方地走向世界,自己做自己的母亲,以自己为锚,自成一体地活着。
又比如,你从不错的学校毕业,去到不错的城市,有了不错的工作和收入,过上了还算不错的生活。老家的亲戚跟你聊天时,可能会说:“我看新闻上说,一个女大学生流落街头怀孕生子了,真可怜哦。”“我看新闻上说,上海一个女作家住在不到五平米的厕所里,还是作家嘞。”……这种对话往往让人郁闷,因为你明显感觉不舒服,却又找不到发泄的理由。人家只是在聊社会新闻嘛,你干嘛发火呢?这种隐形攻击的狡猾之处就在于,它专挑一些跟你本人有某些共同特征的负面新闻说,实际上是将你想象成负面新闻中的角色偷梁换柱,但又躲在聊新闻的盾牌后面,暗戳戳地释放自己的嫉妒和恶意,让你抓不住把柄。
你的不舒服没错,对方就是盼望你是那个流落街头怀孕生子还疯掉的女大学生,是那个读了好多年书曾经风头无两但是住在五平米厕所里的落魄女作家。多么恶毒啊!
为啥这么恶毒?因为她自己的女儿不争气呗。她自己又没有办法过上你的生活,占不到你的便宜,吃不到你这个后辈的“红利”,心里不舒服呗。
又比如某些男性也非常擅长此道,让人不由得怀疑他身边是不是也有一个攻击技能高超的老家亲戚在随时指导他。这种男性在跟女性交流时,如果女性对他冷淡爱答不理,他也不会知趣而退,而是选择转发一些明显对女性不友好的负面报道过来,像什么大龄未婚、杀妻案、擦边聊骚的视频等等,然后一言不发,看女方反应。
女性经常被推送这种负面新闻,而且是在私人对话框中以红点的形式提醒接收,连沉默躲避都无法做到,只能承受这种负面消息的刺激和来自男方的隐形攻击。
经常暴露在负面新闻和暴力信息之下,人是会产生社会性创伤的,因为人并非机器人,发生在他人身上的悲惨和歧视是会被感同身受的,这是人天生的同理心和情感性使然。但是在上面的情形下,人避无可避,如果因此发作又会显得小题大作、反应过度,只好拉黑删除了事。
正常的男性在跟他人交流时,是会顾及到对方感受的,不管是社会话题还是双方之间的私人话题,都会尽量让对方不至于产生负面情绪。但是某些男性不属于正常范围,直接症状及证据就是,当女方要求对方不要再推送类似负面消息过来的时候,对方不作回应,过一段时间照样推送,我行我素。
这就是很明显的故意为之。这种行为背后的心态也很直接:刺激女方,破坏对方的平静和愉悦,让对方情绪失控、心情不好。只有对方情绪不好了,防线自然不攻自破,他就能乘虚而入了。无论是交流、攻击还是释放恶意,都有了入口。
哪怕女方对他讲一些不客气的话、表达不满,对他而言都是反馈,都是他策略成功的表现。因为本来他面对的是一片沉默、一点反应都没有的。
你得承认有些人就是比较变态的。某些男性本质上是厌女的。他不一定是要赢得对方的好感和芳心,单纯只是为了刺激恶心对方。在推送这些女性在其中处于劣势、被害、被审判的负面新闻的时候,他其实内心里将接受消息的那个女性带入到这种新闻场景中,来实现对对方的恶意想象和隐形攻击。
忽然想起很多年前还上学的时候,我问一个男生一般如何追看起来不好追的女生,对方这样回答:“打掉她的高傲。”
如今想来细思极恐。原来有些人早早就掌握了攻破他人的技巧和秘诀。
不仅限于爱情领域,在日常生活中,那些视你为猎物、想要攻占你、操纵你、利用你的人,其实就是在无时无刻地凝视你、观察你,试图从你身上找到可以攻击的破绽和入口。如果你高傲冷淡,就破坏你引以为傲的东西、打掉你的高傲,让你跌入泥里,这样不用他做什么,你自己先崩溃破碎了,浑身尽是破绽。
而如果一个人无法近距离接触到你,或者跟你刚认识不久,还摸不准你底细如何、实力多少,了解你、感知你最直接、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挑衅你、暗戳戳地让你不爽,在看似合理客气的语言掩饰下对你发起隐形攻击,然后看你的反应。
如果你没反应,对方的试探会变本加厉。如果你一直没反应,那其实就是一种反馈,对方认为你软弱可欺、是个软包子,那么他就会肆无忌惮、为所欲为地对待你,践踏你的边界、掠夺你的资源和利益,乃至轻视你、欺负你。
如果你反应了,对方就会根据这种反应来分析你,看你是情绪失控、外强中干的,还是外柔内刚、不可小觑的;是泾渭分明、容不下他的,还是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可为友不可为敌的。你们之间的关系,在见面认识的短短几次交手中,就定下了基调和模式。
所以一定不要轻视这种试探,也不要无视人与人之间的这种蠢蠢欲动的攻击本能和非肉体、非物理的博弈和较量。你可以说人生处处是江湖,也可以说人生处处存在着攻击。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需要抛弃那种世界都是鸟语花香的童话幻想,看到人类自存在以来就一直有的动物性,以及包裹在客气笑容、握手拥抱之下暗戳戳但无处不在的隐形攻击,将其视为生活的一部分。这样,才有可能从被受欺负的老实人变成可以跟世界交手的成年人。
这样,你才有可能结束逆来顺受、面对欺负毫无还手之力的被动局面,拥有自己的领地、建立自己的边界、拥有获取资源和利益的实力,从猎物变成猎食者。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权利人取得联系,稿费领取与侵权删除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与稿费】。
微信群
最新测试
1891 测试
立即测试
536 测试
立即测试
1481 测试
立即测试
812 测试
立即测试
213 测试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