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父母为了给孩子一个优秀的物质生活条件,终日忙碌,却忽略了孩子真正需要关注的——心理教养。
昨晚高一的侄女又来找我哭诉。她说她15岁了,妈妈还每天担心她能不能做好。
大到教她如何保护自己,小到牙刷杯子放在哪里,都是她说了算。
算了,就说“我知道”,然后一切按照他们的要求去做,免得再被骂。但是有些约束,她受不了。
比如你出去见同学,你妈会上来问:你去哪,什么时候回来?
通常她会告诉她妈妈时间,但她不能忍受偶尔的超时。比如有一次她被朋友叫去吃火锅,两个人聊得很开心,不知不觉就超过了约定的时间。回到家,她迎着母亲的脸问道:
你知道几点了吗?
你不知道最近有些地方有人被确诊了吗?
感染了怎么办?
再说今年就业形势不好,社会这么乱,遇到坏人怎么办?
你做你想做的,如果你有危险怎么办?
……
无数的事情要做,就像一盆冷水浇在侄女的头上,她从朋友那里得到的快乐戛然而止,她默默地回到房间,整夜感到非常压抑:
我都这么大了,他们什么时候才能不吃零食?
这是很常见的情况。我们只知道父母为孩子担心似乎是一种本能,但不知道过分担心会对孩子产生什么影响。
01
这会损害孩子的安全感
孩子一出生就只对世界好奇,没有恐惧。
所有的恐惧都是后天习得的,尤其是父母就在孩子身边,不断提醒他这个会爆炸,那个会燃烧,那个会坠落,那个地方会有坏人.
然后孩子开始相信:哇,这个世界太不安全了。
这样会有什么后果?
孩子会把父母的劝诫和担忧内化为世界观,会在人际关系、健康、人身安全等方面出现问题。
我的一个来访者说,一旦天黑,她就不能出去,甚至不敢下楼。
追根溯源,我妈小时候为了让她早点睡,总是吓着她。外面有鬼,专门吃喜欢晚上走路的人。我妈一遍又一遍的告诉我,她成功的把女儿变成了一个不敢面对黑夜的人。
另一位来访者小D说,她妈妈一直告诉她不要轻易相信任何人,说最好的保护自己的方法就是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也不要和熟人说话。
所以当小D到30岁的时候,他没有任何知心朋友,爱情也是一张白纸。
02
孩子们也变得非常焦虑
为什么父母这么担心?
其实担心的背后是恐惧和焦虑。因为不敢面对那些恐惧,所以会通过和孩子无休止的说话来释放压力。
众所周知,这个过程不仅削弱了孩子的安全感,而且成功地将这种焦虑应对模式迁移到了孩子身上。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焦虑的成年人,一定有一个从小控制她的养育者。
比如我的朋友S,别无选择,只能检讨父亲对她的不信任,同时说说她对孩子的不满。
比如女儿不爱吃饭,不主动学习,然后性格一点都不阳光等等。
这是一个循环链。
以前她是被父亲控制的,在他眼里,她对什么都不满意。现在,女儿被她控制了,做的事情不是她想要的。
如果你仔细看看女儿的生活,你会发现她也有很多焦虑,只是方式不同。
但这样的“重复”会被很多人忽略。焦虑的模式代代相传。
作家莫言曾经说过,父母对孩子的担心是必然的,但要慎重,不要无限担心,否则会影响孩子的成长。
被称为“中国的教育和尚”的沉默大师曾经说过:
父母的两个“想法”最容易实现,一个是为孩子担忧,一个是为孩子祈祷。
那么,如何做一个不太担心孩子的家长呢?
首先:知道你的恐惧在哪里
我记得柴静说过,要从无知中清醒过来。
过去对这句话的解读是,要用宏观的眼光看世界,用智慧面对生活。
现在我对此又多了一个理解,就是真正热爱生活,一个人其实是从打破恐惧开始的,很多人其实是带着恐惧度过一生的,只是她不知道而已。
比如妈妈怕车,即使孩子十几岁也不能让孩子单独出门。
母亲害怕水,所以她的孩子在小的时候永远不会喜欢玩水。
母亲通常把她们的恐惧当成一种信仰,传递给孩子,从而限制了他们的生活。
所以,父母需要清醒过来,看到自己的恐惧和恐惧在那里,想办法收拾干净。就像我的一个来访者一样,我问她:你怕什么,就这么不信任孩子?
她说:“我什么都不怕。是他的糟糕表现让我无法信任。”。
但第二天,她告诉我,当她写下对孩子的担忧时,她震惊了。原来她真的是太害怕了,不是孩子做的不够好。
所以父母先把恐惧抚平是很重要的。
第二:父母应该意识到世界是美丽和安全的
我最喜欢李子勋老师说的三个假设:
假设这个世界是安全美好的,假设人们互相信任互相帮助,假设我是可爱有价值的。
心理学家伯曼博士说,一个想法会带来量子场。如果父母对世界和人生的看法由消极转为积极,不仅我们自己的幸福指数会增加,就连我们眼中的孩子也会变得更可爱,更有活力。
比如有个女的说她以前经常跳槽,结果是“天下黑如乌鸦”,没有一个老板是“好鸟”。
然后她的孩子觉得没有老师好,全世界的老师都把自己的孩子当成考试机器,所以也抱怨。
我问她:如果你改变这个信念会怎么样?
她很抵触地说:你让我假设每个老板都是善良善良的?
我说:当然是。
后来她在手机备忘录里写了这句话,天天看,对比,发现现任老板的善良和仁慈。
慢慢的,她被我成功洗脑了,说她现在越来越顺眼了,老板不再挑剔她,反而把重要的工作交给她。
而当她改变能量状态的时候,女儿也悄然改变了。她以前天天抱怨老师批评这个批评那个,现在经常回来说:“老师今天说的很有意思,今天老师穿裙子真好看。”。
第三:父母应该找到自己对生活的热情
乌鸦带来了乌鸦,同时他们也带来了喜鹊。
所以,如果看到孩子对生活很迷茫,没有方向,不要急于下判断,小声嘀咕:
为什么没有斗志?为什么没有隔壁老王家的孩子那么热情上进?
然后各种担心和焦虑充斥着孩子。
另一方面,你是否士气高昂?你有激情和动力吗?
如果有,那么孩子迟早会被你影响而搬家。如果不是,赶紧改造自己,让自己活的有朝气有活力。
有一个公式是这样的,不是让孩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父母才能露出笑容。
相反,父母应该在孩子得到全面发展之前展示他们满意的微笑。
因此,父母应该知道如何控制我们的心,不要给孩子带来太多的担心。第二,要守口如瓶,减少对孩子的唠叨,最后张开双腿,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然后我们的孩子会体验到完全的放松和自由,迟早他们会发出自己的光芒。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权利人取得联系,稿费领取与侵权删除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与稿费】。
微信群
最新测试
1054 测试
立即测试
148 测试
免费测试
673 测试
立即测试
702 测试
立即测试
162 测试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