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议专家不要建议之前,请先清理你脑子里的专家
作者:解心在线 2022-06-06 09:52:46 成长心理

最近关于“专家说”的话题冲上热搜。为什么这些人这么不招人待见,原因有三:

1. 建议不切实际,可操作性差;

2. 常常自相矛盾,露怯;

3. 不和被建议者共担风险。

忽然发现,我们头脑中也有很多类似的声音,高高在上,指手画脚,说些有的没的试图控制,最后受苦的还是我们自己。更可怕的是,它就在我们内部,你不知道是从哪儿来的,甚至认为就是自己的看法,当然更无从吐槽或反抗,只能在无尽的内耗中痛苦。

比如,一个勤奋的学生,每次累了不想学的时候,都自我劝说“学吧,不学有什么办法呢?考得差没脸呀!”但一天十几个小时学习已经大半年了,真干不动,怎么办呢?唯一的声音再次响起,却无法对抗诚实的身体,最后在强烈的自我批判中躺平。

再比如,一个青春期孩子的家长,不管他吧,人家说“管教孩子是家长的责任”,自己也实在看不下去;开口管管吧,人家说“对大孩子最重要的是放权”,而且每次说了也白搭,更生气。行动上左右摇摆,内心来回都是自责。

人们的一言一行,看起来受环境影响,实际上都是因为心中所信所想。饿了也可以不吃饭,因为觉得减肥远比这个真实的生理需求重要,自己跟自己打架,苦不堪言;心动了也可以没有丝毫表示,因为认定“谁先认真谁就输了”,最后总是让别人抢了先……因此,把头脑中这些声音清理干净非常重要。

和应对外面的专家不同,你不能骂人解气,不能关闭信息来源,得从自己这儿好好下功夫。

第一,寻找来源。

在建议专家不要建议之前,请先清理你脑子里的专家

如果你觉得自己总是束手束脚,无所适从,请先想想脑袋里哪个或哪些念头做了“坏专家”,有一个算一个,可以写下来,方便后面认清它们的面目。

接着再思考它们是从哪儿请来的。主要源头有:父母,师长及其他权威,激起强烈情绪的经历。当时请它来是保护自己的,而且也确实起了作用。现在就不一定喽!

第二,分析现状。

逐条理解这些规则的含义,逻辑和利弊,渐渐体会其不合理之处。

比如,曾经历痛彻心肺的分手,当时被解释为自己不如竞争对手清秀,因此坚信瘦就是最高境界的魅力,N年如一日地不能好好吃饭好好运动。当时情绪强烈,得到的教训却未必正确。那人在恋爱中还把你和别人比来比去,也许就是他渣!

第三,弱化存在感,自由过生活。

当然,即使你把这些都搞得很清楚了,可能依旧不能完全放下。没关系!假装放下了,像没有这些规条一样的生活。不习惯新方式,甚至沿着老路奔出去好远的时候,没关系!只要意识到了,别责备自己,停下来返回即可。

你会一次次体会到不同的感受,并且在这个过程中真地放下了原来那个“坏专家”,找到更健康,更灵活的自己。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权利人取得联系,稿费领取与侵权删除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与稿费】。

社群

微信群

  • 易倾诉情感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分手挽回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婚恋技巧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家庭关系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聊天室活动福利群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倾听师招募群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