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恐惧的人不是没有朋友,而是对朋友要求太高
作者:解心在线 2022-10-18 08:11:30 人际心理

我们总是不被在乎,所以愈加渴望被在乎,可是有时候,正是这种渴望在控制你,也控制了别人。

有数据显示,2016年起,“社恐”一词的检索热度呈现连年走高的趋势。社交恐惧症(Social Phobia),亦称社交焦虑障碍(Social Anxiety Disorder,SAD),是一种心理疾病。

但当代青年嘴里的“社恐”,还远远称不上病态,和各种焦虑一样,应该被称为一种时代病。对他们来说,“社恐”只是一个自我标签,代表着一种自嘲、一点傲娇以及一丝反抗情绪。

他们不是不想社交,而是对社交成本及成效有着焦虑。若套用村上春树的句式便是:哪有人能杜绝社交,不过是害怕失望罢了。

社交恐惧的人不是没有朋友,而是对朋友要求太高

村上春树就是一个不喜欢社交的人。他曾写道:“我的弱项之最是仪式、致辞和派对。如果这三者联袂而至,那简直就成了噩梦一场。”

他不喜欢公开露面,就算是领奖,他也宁愿让责任编辑代劳。接到通知要去领奖的时候,他甚至在心里嘀咕“世界上的奖项倒还真多”,戏谑称“弄不好奖项的数量比作家还要多”。

他也不喜欢参加派对,在一篇散文中,他曾这样描述何为“理想的派对”:“人数在十到十五人之间,人人悄声交谈;

大家都不交换什么名片,也不谈论工作;

房间的一角,弦乐四重奏规规矩矩地演奏着莫扎特;

不怕人的暹罗猫惬意地睡在沙发上;

美味的黑品诺葡萄酒已经打开瓶盖;

从露台可以眺望夜幕下的大海,海面上浮着半轮琥珀色的月亮;

微风带来无限芬芳,身着丝绒晚礼服,睿智而美丽的中年女子亲切地向我详细解释鸵鸟的饲养方法。”

在村上春树的笔下,多的是和他一样不喜交际,享受孤独、沉默和寂寥的人物。

这也是日本社会的某种写照: 人成了一个个原子化的孤立个体,与现实、他人的联结越来越弱。

有这么一个说法: 如果说“社畜”是在与生存作斗争,那“社恐”就是和整个纷扰的世界为敌。

在日本最受欢迎的网络论坛2ch上,不乏关于“社交恐惧的我该怎么办”的讨论。有网友表示:“没必要和所有人都友好相处。”“有一个像以前的工匠那样沉默寡言也能活下去的世界,我觉得很好。但要求每个人都拥有同等高度的交流能力,这太疯狂了。”

如此,社交恐惧的人会感到孤独吗?

他们真的没有办法融入群体吗?

简言之,他们有朋友吗?

答案是:有

社交恐惧的人不是没有朋友,而是对朋友要求太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过分完美主义者。就像村上春树,他在文学上有非常高的成就,这样的人会缺少朋友吗?大胆点说,只要他愿意,每天都会有前仆后继的“朋友”。若套用村上春树的句式便是:哪有人能杜绝社交,不过是害怕失望罢了。

对朋友的要求太高,所以哪怕是有一点点不合意的地方,都会放大缺点。

曾经问过很多人,你觉得你有完美主义吗?大家都觉得自己没有完美主义的倾向。

但是当再追问下去的时候,好多人才发现,原来一直在遭受着完美主义的毒害。

你会对自己期待过高吗?

你的字典里,有「满足」这两个字吗?

你是否会过于担心自己做的不够好,成绩不够高,身材总是不满意?

99 分会让你开心还是难过?

如果「好」都不能让你感到开心,那么你可能在被完美主义束缚。

我们以为,如果我们对事事都感到不满,我们就会努力去接近「满」。

但其实你已经给自己的生活开了洞,你就很难再填满自己,而如果你只在乎自己「满」还是「不满」,就很难再前进。

如果你愿意在不完美的前提条件下作出不完美的决定、采取不完美的行动,那么就会大大减少延误的几率,也会减轻你的忧虑。

也许你之前从没有意识到,在无形之中,就中了完美主义的「毒」。

在一座全是公司CEO、高校校领导或美国海军院校学生的地点,进入关于完美主义的议题,你会看见人类微笑着表达赞同、点头会意,还会听见人类故作含蓄地对谁才是最完整的完美主义者讨论纷纷。

这个情况一点儿也不令人意外。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对崇尚完美这一品质赞叹有加,一部分人更是将崇尚完美视作他们引以为傲的优点。工作环境中对完美的崇尚,无疑也极大增加了人类对完美的崇敬。

所谓"好的完美主义"的错误观点大行其道,人类不断尝试将"不好的完美主义"和"好的完美主义"中包括崇尚成功、崇尚伟大和建立高标准等正面特质区别开来。

然而,心理学家托马斯·格林斯庞(Thomas Greenspon)的研究表明,将完美主义伪装成对卓越的追求,根本就是一个错误。完美主义与追求卓越本来就是截然不同的事物。所谓“好的完美主义”观念,其实只是一个矛盾且糟糕透顶的修辞。完美主义者在工作上取得成功,与完美主义无关。

同样在CEO、大学校长与军校学员中间,当我向他们解释习惯性完美主义与痛苦情绪、人际关系失调,甚至强迫型个性障碍的判断标准有关时,他们脸上的微笑和虚张声势的姿态就消失得无影无踪。真正的完美主义者非常了解完美主义的隐藏代价。

科学对人格综合症之中完美主义倾向的研究,向我们揭示了完美主义包含了两个独立的要素。首先,完美主义者给自己设定一些甚至连他们自己也无法达到的高标准。

其次,一旦无法达成目标,完美主义者就会不停地严厉指责自己。归根结底,完美主义者畏惧错误,担心出错;完美主义者的力量源自于高度的责任心与义务感,但并非出于热情及良性挑战;完美主义者总因有可能得不到别人的认可而忧心忡忡。他们的部分人也可能被形容为"工作恐惧症患者"。

完美主义并没有成功的窍门,更像一种"挫败自我的脚本",美国精神病学家大卫伯恩斯(David Burns)说道。完美主义者希望减少失误,并压抑自身的创造性,以减少不必要的风险。习惯自我批评的完美主义者,更易表现出抑郁症(内疚、愤怒、悲伤、缺乏活力、不快乐)、不安、无助等情绪表现,甚至产生了自杀的念头。

如何避免完美主义?

说是如何避免完美主义,其实也是在说如何找到合适的成长节奏。

要接受3种观念:

1.接受我本平凡这个朴实的观念。

能成大才的,毕竟是少数;能赚大钱的也少之又少,而那种一出生就含着金钥匙的更是凤毛麟角。

大部分人都只能在平均水平上下浮动,自己又何苦非得给自己扣上一个人上人的帽子呢?在心理建设上,我们承认自己是一个平凡人,才有可能去吸取别人有益的经验,去复制前人成功的案例,山寨山寨再山寨,才可能为进步而奋斗,不必囿于结果。

2.接受不确定性的观念。

其实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甚至是生物进化的东西,恰恰就是不确定性。每种生物,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个体,虽然我们都遵循遗传规律,但我们每个人必然存在那么一点点变异,这种变异,没有任何意义,仅仅就是基因的随机漫步,但倘若没有它,我们所有人就会是某一祖先的全完克隆人,或许人类也不会发展出今天的文明成就了。

3.接受未来视角看现在的观念。

就是要在更长时间维度里看成长,亦仁说你要站在十年之后回头来看今天。那时候你肯定有所得,也有所遗憾,你会发现今天的很多想法,会很幼稚,今天的很多行为也没有多大意义,你所纠结的一些事,或许并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重要,可能你会很「豁达」的洞察到方向和趋势,你一步走一米和走两米,甚至是你走路还是跑步,对你达成目标来讲,影响并不是很大,关键在于你是否朝着一个方向在不断前进。

行为方面主要分两步:

1.找到一件值得去做的事。

结合自己的诉求,不断寻找成功案例。简单来说就是「多看多想」。多看,最优的方式是找到相关领域最牛的人,直接交流,吸取经验,我们大多数人可能并没有条件实现。其次就是多混圈子,初期,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前进,能够解决不少问题。

2.不断去做。

有一个商业的例子是这样说的,假如你想通过自动榨汁机去挣钱,怎么做呢?在你意向售卖的位置,找一个贩卖机的壳子,把自己装进去,别人投币之后,你从窗口送出一杯果汁,坚持几天,你看看收入能不能覆盖成本,自己能不能接受这种利润,可以你就可以在机器里安装一个自动榨汁系统,安装一套扫码支付接口,如果也能赚到钱,那就在和当前位置差不多的地方,再安装一台相同的机器,往后依此类推,扩大规模。

最后,我想对完美主义者说一句,要重过程而不是仅仅是结果,今天比昨天好,哪怕今天再差,还重要吗,保持加速度,进步持续,哪能不成功?因为相信,所以看见,找准方向,先干起来。最大的完美,是经历了一切之后的那个果而已,把事做起来,日拱一卒,结果自然就会来到。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权利人取得联系,稿费领取与侵权删除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与稿费】。

社群

微信群

  • 易倾诉情感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分手挽回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婚恋技巧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家庭关系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聊天室活动福利群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倾听师招募群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