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莫名感到心累、有深深的无力感,是现代成年人的通病。
生活压力大,忙忙碌碌却觉得迷茫、空虚、压抑;
不管怎么努力,好像总是卡在某个地方,得不到升职加薪;
每段感情好像总是重复同样的错误,不安、争吵、冷战;
性格敏感自卑,想要突破自己却总是无疾而终……
仿佛心里住着一个不受控制的孩子,在拼命拉扯自己。
其实,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长不大的小孩。
不管在童年,还是成年后,当它没有得到足够的关心和爱护,它就会一直蹲在角落哭泣,成了一个阴晴不定的孩子。
你想向前,它要向后;你想挑战自己,它要畏惧退缩;你想心平气和,它要哭闹崩溃。
你责怪它不成熟,它却哭得更凶了。
其实,这些内心的纠结、挣扎都是你内心的小孩在作祟,心理学称它为:内在小孩。
什么是内在小孩?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成年后在内心有一部分心理状态与功能和小孩一样。
例如我们在五岁的时候受到很深的伤害,那时的我们所感受到的愤怒、悲伤、恐惧,对于现在已是成年的我们早已是过去的情感,可是当时情绪感受太强烈,以至于深深烙刻在我们幼小心灵的深处。
五岁的小孩便一直留在我们的内心。
1、求夸的孩子,他可能在内心中是特别自卑的。
这种自卑的内在孩子,他有一个特点,就是求夸奖。
求夸奖的内在孩子怎么来的呢?可以说他骨子里是自卑的,为什么他一定要让自己呈现出一个闪耀着耀眼的光斑的这种虚假这种情况呢?就是在于他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亲没有给孩子特别多的夸奖,甚至是很贬低这个孩子。
有时候父母亲也可能会嫉妒孩子,他就会贬损孩子。
这是无意识的,他可能会就是不满足孩子的要求看着孩子哭,或者自己打孩子的时候,有时候还会产生莫名的一些欣快感。
2、讲到内在小孩,必然会提到内在父母
克里希那南达《拥抱你的内在小孩》是这方面的佼佼者,它让你内心小孩开始躁动起来,用你的心重新感受童年。然后是从童年中解脱出来。
贝弗莉·恩格尔《这不是你的错》爱丽丝·米勒《与原生家庭和解》可以帮助你,让你释怀。
这两本书分别讲羞耻感和羞耻感诱发的自恋。羞耻感是最不好的情绪,它让你活在不真实之中,自恋会隔绝你与他人的联结。
很多的心理创伤和价值观是在童年形成,它无意识的影响着我们的情绪和行为。重回童年,让我们体会和分析一下童年的记忆,校正记忆的偏差。
在我们的内在小孩疗愈中,是需要通过内在父母来获得内在能量来成长自己的。这样,才能更好地走出童年创伤。
3、内在小孩是你情绪化的根本原因,而你却根本不知道他的存在。
也许某天你就会突然开始生气发火,也许你会对某些事特别敏感,甚至不愿提起,也许你会有模糊的悲伤感,却找不出任何与悲伤相关的记忆。
你甚至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思维,感觉全世界都在与你作对。你并不知道,你在无意识中重复了父母对待你的方式。
你无意识地把这个方法复制给自己的孩子、伴侣、亲人。你明明很讨厌父母对你吼,但你却又控制不住地对自己的孩子吼。
小时候你一调皮就会被父母打,现在你一看到自己的孩子调皮,就忍不住去抽他。
小时候不睡觉不吃饭就会被骂,现在看着自己的孩子不吃饭不睡觉,自己心里面也莫名其妙地烦躁,甚至控制不住地打骂孩子。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权利人取得联系,稿费领取与侵权删除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与稿费】。
微信群
最新测试
367 测试
立即测试
658 测试
立即测试
459 测试
立即测试
505 测试
立即测试
3065 测试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