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人的行为可以通过心理科学来进行分析。
人类的某些心理活动和行为模式,就像物理学定理一样存在,像万有引力那样难以摆脱。
正确地认识、掌握、利用这些心理效应,对我们的生活、工作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以下是常见的心理效应:
富兰克林效应
富兰克林在还是一名州级议员时,想获得一位国会议员的支持。
然而这位议员对他的好感并不高。富兰克林听说这位议员家里有一本珍藏的图书,于是写信向他借书。
出乎意料的是,书被寄过来了。几天后,富兰克林把书寄回去,并附上一张便条,郑重地表达了谢意。
自此以后,这名议员对富兰克林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并在很多事情上表达对他的认同。两人最终化敌为友,成了终生挚友。
让别人喜欢你的最好方法不是去帮助他,而是让他来帮助你。这就是“富兰克林效应”最顶级的智慧。通过给予对方成就感,来赢得好感,这便是“富兰克林效应”最顶级的智慧。
所谓: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任何一种感情,都需要双向奔赴。从来不相互麻烦的关系.终究只会变成一潭死水。只有彼此麻烦,感情才能逐渐升温。
空鸟笼效应
一天,心理学家詹姆斯与好友物理学家卡尔森打赌。詹姆斯说“我保证不久后你会养一只鸟。”卡尔森满不在意。
几天后,詹姆斯送给他一只精致的鸟笼。卡尔森笑着说“我只会当它是一件美丽的工艺品。你就别费劲了。”
自此后,来访的客人几乎都会问:“教授,你养的鸟什么时候死了?”卡尔森只好一次次地解释然而换来的却是客人困惑不解的目光。卡尔森教授苦不堪言,却又不想扔掉鸟笼,只好买了一只鸟回来。
“鸟笼”,本质上是人们内心的欲望,空鸟笼效应本质上体现的是人们的贪婪。减少不必要的欲望,增加有效的行动,这才是空乌笼效应的真正启迪所在。
真正智慧的人,看懂了“空鸟笼效应”,不会陷入“鸟笼”的困境,而是把它当成身外之物,可用可弃,来去自由。
马太效应
在《圣经》中有一则寓言,国王远行前给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让他们自己去做生意。
国王回来后,第一个仆人赚了10锭银子,国王奖励了他10座城邑;第二个仆人赚了5锭,国王奖励了他5座城邑;而第三个仆人怕银子丢失,一直埋藏在地里,最终国王将他的那锭银子也赏给了第一个仆人。
这就是马太效应,它揭示了一个现象: 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这个效应告诉我们,只有努力让自己变强,才能在变强的过程中受到鼓舞,从而越来越强。
拆屋效应
鲁迅先生在《无声的中国》中提到了一种心理现象叫做拆屋效应。
这个效应是说,如果有人提出一个很大的要求而你拒绝了,那么这个人可能会提出一个相对较小、较少的要求作为妥协。这种现象是因为人们有一种心理倾向,总是喜欢调和和折中。
通过先提出一个很大的要求来让别人产生心理上的压力和愧疚感,然后再提出一个较小的要求往往能够让人更容易接受并达成共识。
这个效应告诉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善于把握对方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才能更好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毛毛虫效应
心理学实验表明,毛毛虫喜欢跟随着前面的毛毛虫走,如果前面的毛毛虫停止了前进,它们也会停下来。这种盲目跟从的现象被称为毛毛虫效应。
这个效应告诉我们,人们很容易陷入思维定式和舒适区中,缺乏独立思考和自主行动的能力。
只有跳出思维定式和舒适区,不断学习和反思,才能走向成功。因此我们要认清自己的意愿和道路,不忘初心并聪明前行。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权利人取得联系,稿费领取与侵权删除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与稿费】。
微信群
最新测试
454 测试
立即测试
55 测试
立即测试
215 测试
立即测试
437 测试
免费测试
475 测试
免费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