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们可以将“习惯性反问”理解为情绪表达能力和情绪理解能力不足的表现。
在应对这种情况时,可以从这两方面入手。
如果你是被“反问”的一方:
那么当你因为对方的言语感到不舒服时,不要直接攻击回去或者冷暴力,这样只会升级冲突,积压矛盾。
相反,你可以试着向对方表达你的真实感受,告诉TA你很受伤。
回到全职太太丽丽的故事中,当她反问丈夫“只有你累吗”的时候,如果丈夫能够回应说:
“亲爱的,你误会我的意思了。
我知道你带孩子很辛苦,我不是在指责你(肯定对方的情绪)。
是今天发生什么事了吗?你想跟我聊聊吗?(表达自己的支持)。
你这么说话,其实我有点受伤。(说出自己的感受)。
我说累的时候,其实只是希望能得到你的安慰,你可以抱抱我吗(温和地提出建议)。”
关键在于“看见对方的情绪”,当对方感到自己的情绪被接纳时,就会体验到一种安全感,之后的过程也能更加顺利。
需要注意的是,即便对方是你最亲密的伴侣,最好的方式依然是:
尽量不带攻击性地表达,但也不需要无底线地容纳对方的情绪。
最后,如果你已经尽力做出了尝试,对方还是没有改善;或者你发现对方就是一个喜欢无缘无故攻击他人的“自恋型人格”,那么远离这段关系才是最明智的做法。
如果你是习惯“反问”的一方:
首先,要提高对自己情绪的认识。
这不仅包括:“我有什么样的情绪。”
还需要你更深入地思考情绪的来源:“是什么让我产生了这种情绪?”
以及情绪的目的:“我这么做是为了解决冲突,还是仅仅在发泄情绪?”
觉察这些过程,可以帮助你理解自己的真实需求,产生改变的动机。
接着,可以试着做一些情绪表达的练习。
选择一个轻松的环境和心情,试着和伴侣重演一些过去的场景。
用“当你......的时候,我感到......”的句式替换那些“反问句”,看看对话会朝着怎样的情况发展。
最后,不要过度苛求自己。
每个人的表达习惯是被认知和过往经历塑造的,改变并不容易。
不要在一开始就要求自己做到完美,一点点进步才是合理的。
这个过程其实很考验另一方的“情绪涵容能力”。
所以,如果你真的重视这段关系,希望做出改变,那么记得告诉对方:
“谢谢你的包容,我真的有在努力改正。”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权利人取得联系,稿费领取与侵权删除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与稿费】。
微信群
最新测试
1111 测试
立即测试
1549 测试
立即测试
701 测试
立即测试
1058 测试
立即测试
697 测试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