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当我们突然发现自己社交能力“变弱”时,其实只不过是没有遇到一个真正值得成为朋友的人,以及一个让我们安心做自己的环境,从而“暂时关闭”了自己的社交能力。
也就是说,我们对此无需害怕。
在心理学中,有个词叫“重要他人”,是指一个人在人格形成及融入社会的过程中,对自己具有重要影响的人。
一个重要他人的理解、容纳、承担,足以改变你整个人生。但很遗憾的是,就像各种删好友的汪涵所说的那般:
当朋友圈好友超过100人时,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这意味着你放在每个人身上的精力只有 1 %。
即,每增加一个人,我们与重要他人相遇和沟通的时间机会就会更少一点。
这导致很多人花大量精力时间社交,最后只不过是给他们不值得交往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所以,当我们发现自己“社交不积极”时,请无需过多的担心。这时候,只要找到你的重要他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和连接,便能重新“积极”回来。
但当然了,在此之前,我们首先要学会选择舍弃。如此一来,你的社交圈子才能有更多知己,而不是尴尬地聊两句的人。
很多人认为自己社交能力“低下”,只不过是没有遇到一个真正值得成为朋友的人,以及一个让我们安心做自己的环境,从而“暂时关闭”了自己的社交能力。
因此,在认为自己“不懂社交”时,请不必害怕。当你与另一个人或群体之间深刻的、自由的、互相回应的连接时,你的社交能力便会重新打开。
那么回归问题的中心,我们该怎么更好地社交?
1、从自我暴露开始认识自己,拉近与他人距离
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的公开我;自己不知道别人知道的盲目我;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的隐藏我;自己和别人都不知道的未知我。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这四个部分的存在,每一部分大小不同,呈现出来的自我认知、行为举止和他人对自己的看法等也就各不相同。
而公开我是人际交往中彼此相互了解和评价的基本依据。这个部分在安全和善意的范围内,内容越丰富、就越容易消除人与人之间,因为认知的差异带来的误解或猜疑。
2、有技巧地自我暴露
自我暴露可以分为描述性暴露和评估性暴露。自我暴露用的好,可以促进关系的发展,用不好则适得其反、让自己和别人都不舒服。所以,需要注意的是:
(1)表达技巧有讲究:把“你句式”变成“我句式”。因为用“你”开头,容易带给对方威胁感,而以“我”开头,表达自己的感受、意见、或是期待的讲话方式,可以避免让对方感觉到被攻击,从而能够接收到你真正想要表达的信息。
(2)要根据关系的深浅,循序渐进。初始阶段或者比较浅的时候,可使用描述性暴露;而当关系深入的时候,则可以有更多的评估性暴露。
(3)自我暴露不是毫无保留。公开我过大,会让人感觉到缺乏安全感、可能带来关系的断裂。比如网络上的“人肉”搜索,和爸妈跟别人随意讲孩子不愿公开的事情。
就如同备受欢迎的日本生活设计师四角大辅所告诫的一样:缔造幸福的关键在于30岁之前,你能否剔除生命中的繁杂,让真正的自我清晰起来。
你需要丢掉生活中的附属品,用更多的时间关注内在。搞清楚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想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想拥有什么样的生活。
如此,你才真正学会了怎样社交,也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生活。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权利人取得联系,稿费领取与侵权删除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与稿费】。
微信群
最新测试
3065 测试
立即测试
517 测试
免费测试
1921 测试
立即测试
1891 测试
立即测试
55 测试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