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人要独处
作者:解心在线 2024-06-13 09:56:03 人际心理
为什么说人要独处

你有多久没有独处过了?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独处的时间和空间。

特别是当你感到情绪崩溃、莫名想发脾气、对做事失去兴趣、难以集中注意力、对社交感到焦虑、内心迷茫等状况时,就越需要独处来看清自己。

但现实是,我们除了缺乏独处的机会,还面临一个更大的问题:

独处能力的缺失。

做到真正心理意义上的“独处”是很难的,因为人们越来越难安静下来,总想向外寻求一点什么。

那什么是心理意义上的独处?我们该如何拥有独处的能力呢?


什么是心理意义上的“独处能力”呢?

人格心理学家Burger认为,“独处”是指我们与他人没有社会互动。哪怕我们置身于人群中,但没有与他人交流信息时,也能称为“独处”。

而“独处能力”,则是一个人独处时,获取内省、放松、自我成长和自我满足等心理益处的能力,是一个人对独处状态的接纳和积极利用。

比如,在图书馆里,没有你认识的人,非常安静,无人交谈。

你沉浸于自己阅读的世界里,专注、享受、愉悦。

或者,你坐在公园的长椅上,看着周围的鸽子吃食,人来人往对你没有影响,你内心平静,感受当下。

这是一种积极的“独处”。

相反,你独自在家,关上房间,看上去是独处的。

但却在不间断地和人微信聊天,或看电视剧、刷微博等,这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独处。

独处不是单纯地隔绝他人,自我封闭。

重点是,在没有外界过度打扰,没有注意力的主动或被动转移,在真正和自己共处时,你的心境是怎样的。

是你独自一人时,可以看到自身最核心的需要,看到事情是如何纠缠到一起,如何影响着你,从而找到解开这个“结”的方法。

所以,除了消解情绪、缓解压力外,“独处”在心理上的重要性,如同睡眠一样,是一个人内在成长和心理修复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通过独处,一个人能增强自我意识和认知,提升心理健康和情感稳定性,促进潜意识和情感的深度探索等等。

一个拥有独处能力的人,心理健康程度是较高的。


既然独处能力那么重要,又有诸多好处,为什么对有些人来说,独处那么难呢?

首先,是一个人早期依恋经历的影响。

相对来说,很难独处的人在早期经历里,和主要抚养者的关系不是特别亲近,或者周围环境变动多,难以保持稳定,这对ta们的独处能力和安全感会产生重要影响。

当个体的内部心理工作模型是焦虑型时,ta就非常容易对独处感到不安。

第二,是自我认同和自尊心程度的影响。

无法独处的人,相对来说,自我认同程度较低,缺乏自信和自尊感。

如果一个人无法保持稳定的自我认同,就很需要外界的认可,依赖于外界的陪伴和支持,总是有向外获取能量和积极评价的倾向。

虽然与人相处时,ta们也会感到不安和尴尬,但独处会让ta们更难受。

因为独处时,ta们必须面对完全的、真实的自己,就会想要回避。

第三,是“情感忽视”造成的孤独感和身份认同缺失的影响。

这种情况,是最让人遗憾的。

遭遇“情感忽视”较多的人,往往生活在“没有回应”的环境中。

即抚养者在抚养过程中,缺乏对孩子的语言或非语言的回应。

如面部表情、眼神接触、声音模仿等。

这种“没有回应”的环境,会让孩子感受到巨大的恐惧和孤独感。

当ta们长大后,就会非常难以忍受独处。

因为独处,会把ta们重新带回和卷入到“没有回应”的创伤性感受中。

所以,有人独处时,一定要开着电视、放着声音,或者和人说话。

这样,ta们才不会在“时间的空隙”里体会到与周围世界的联系断裂,而因此痛苦。

同时,一个人的社会和身份认同,是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外界的反馈形成的。

如果一个人长期被“情感忽视”,可能会导致社会认同的缺失或困惑。

独处时,因为缺乏与他人的连接和共享社会身份的机会,ta时常会感觉到生活的无意义感,自我的无价值感。

缺失了“我”的存在,必然无法忍受一个人的时光。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认为,拥有独处能力,是一个人情感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当我们在现实中感到最困难,或长期被某种心理困扰,被创伤影响时,最需要这种能力。

但同时,这也意味着,“独处”需要极大的勇气。


那么,我们要怎么锻炼独处能力呢?

(1)渐进式拓展自己的“独处舒适区”。

如果你缺乏独处能力,是源于成长环境不友好和负性的人际体验,这就要考验你面对这些经历的勇气了。

当你独处时,你可能会被唤起一些负性记忆,引发如恐惧、难受、强烈的孤独感等情绪,好像浮在空中,或者摇摇欲坠,失去了稳定性……

这些都是非常难以忍受的情绪或躯体体验。

因为,你缺乏自我的“核心”——爱和安全感。

面对这些感受,我们首先要尊重它。

如果你过于难受,可以寻找外界的支持和陪伴,不要一个人强撑。

如果能够忍受,我仍希望你去慢慢尝试,一点点拓展“自我舒适区”。

比如,你可以试着每天给自己15分钟的独处时间,和自己对话,做做手工,听听音乐。

总之,你不逃避自己最真实的感受和情绪。

即使感到孤独,你也耐受住了。

而一个月后,你或许就能做到独处半小时,甚至更久。

这时你会神奇地发现,你慢慢能忍受一些负性情绪了,焦虑度也会降低。

在独处时,回想并接受过去的回忆,会加强你对创伤的包容性。

你还可以思考自己内心的真实需求和愿望,这是一个神奇的自我修复过程。

虽然好像什么都没有做,但仅仅是和自己平静相处,就能获得力量和内在控制感。

当然,这也是一个非常不容易的过程。

当你需要帮助时,也可寻求专业的心理健康支持,一步步克服对独处的恐惧。


(2)坚持通过创作和对话,来加深自我了解。

独处能促进一个人自洽,而自洽又能增进一个人面对现实的勇气和力量。

我们需要的,是在“独处”中去练习一个特定的能力——对情绪和想法的描述和对话的能力。

你可以通过写作、绘画、写关键词等,在脑中梳理自己的情绪、想法,越具体越好。

在这个过程里,你会面对诸多的诱惑,如短视频、电视剧、网购等。

我的建议是,娱乐的时候充分娱乐,然后留一点专属于自己的时间,静下心来感受自己的情绪,书写和描绘它。

这个过程完成后,你内心会松弛很多。


(3)在半封闭的环境中,慢慢“暴露和脱敏”。

我们处理一些强迫症、恐惧症时会用到暴露和脱敏疗法。

一般的做法,是把自己逐级暴露在让自己不舒服的场景里,一步步地加强暴露等级,让自己“脱敏”。

而害怕“独处”,也是一种特殊的恐惧。

所以,我非常鼓励人去一个半封闭的环境里,慢慢“暴露和脱敏”。

比如,找一个安静的公园。

同样是有人和生灵,但又与你没有直接的关系。

在这样的环境里,你不会感到难受。

在观看一些外部场景的同时,你可以冥想或正念,关注自己内在感受的变化。

你还可以尝试多表达自己独处时的心境。

如和信任的朋友聊一聊,自己独处时的感受和体验。

尽可能地对这种经验敞开,不要回避。

给自己创造一个空间,去除浮躁和虚伪,远离快速的节奏,面对简单与真实。

慢慢地,你会感到很多事情自然而然有了答案,自己也充满积极的能量。


最后,

希望你终有一天,知道自己是谁,要往哪里去。

生命中也许会遇到坎坷,但只要有一颗坚定的心,就能指引自己走向幸福。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权利人取得联系,稿费领取与侵权删除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与稿费】。

社群

微信群

  • 易倾诉情感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分手挽回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婚恋技巧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家庭关系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聊天室活动福利群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倾听师招募群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