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中,我们往往以为E人比I人更具优势,努力让自己更加符合E人标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为I做E”的行为通常有以下几个原因:
01.社会性本能
人们生来就具有与他人建立联系、融入社会群体的倾向,因此会在不同的社交场合中表现出不同的个人形象。一般而言工作场合对人们的外向程度有着更高的要求,这使得人们不得不通过伪装,快速调整自己去适应周围环境。
02.满足外界期望
人们往往认为E人更具有领导力和社交能力,更容易在工作场合中建立广泛良好的人际关系,并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资源。这可能会让I人感到压力而进行伪装。
03.自我印象管理
许多人希望通过伪装成E人来管理他人对自己的印象,展示自己的能力,以便在工作中获得更高的评价和认可。
然而,“为I做E”虽然能帮助我们快速提高社交能力、更好地适应职场环境,但与此同时也可能会造成较大的心理能量消耗,让人感到失去了真实的自我,产生疲惫感。如果是长期性的伪装,还可能让他人难以了解我们的真实性格和情感,导致人际关系出现问题。
想要在职场中游刃有余,其实并不是非得“为I做E”,而是要做到自洽。具体怎么做呢?
01.正确看待I和E
我们要正确认识到,在职场中,I人和E人并没有什么优劣之分,它们的本质只是人们内在能量来源的喜好倾向不同,我们无需因为“装E”行为而过度内耗自己。身为I人,我们也有着许多的优点,可以在职场中发挥出独特的优势,比如善于倾听、思考深入、做事沉稳等等。我们可以试着和内向的自己和解,充分接纳内心需要,而不是强行让自己变得外向起来。
02.区分性格和社交
性格与人际沟通能力并不能画等号。无论是I人还是E人,每个人都有一群潜在的社交对象,相对而言,I人只是本人不需要过多的社交,本质上并不是“社恐”。另外,社交能力也是可以通过持续的锻炼和实践来提高的,如果I人愿意,可以适当地自我暴露内向性格,在行动中彰显自己的可靠,给人以真实感和信任感,建立起高质量的人际关系。
03.自由切换I和E
研究发现,人的性格并非一成不变,随着经历的增长和自我的成长,我们通过MBTI人格测试得出的结果也会随之变化。所以,别轻易给自己贴上单一的性格标签。如果希望自己更外向点,那么我们可以在“装E”的尝试中逐渐领略到社交的本质,掌握更多的沟通本领,假“E”真做。如果喜欢沉浸在I人的小世界中,那么也可以多专注工作本身,用更多的时间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挖掘富有创造力的无限可能。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权利人取得联系,稿费领取与侵权删除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与稿费】。
微信群
最新测试
162 测试
立即测试
667 测试
立即测试
1481 测试
立即测试
1198 测试
立即测试
588 测试
免费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