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常有这种感觉:面对事情还未开始,就已感到困难重重,犹豫不决?别人的一句话,你却在心里反复思量?
一旦停下脚步,就焦虑不安,生怕自己被时代淘汰?看到他人生活优于自己,便开始自我怀疑、否定?
这其实都是心理学家鲍迈斯特提出的“自我损耗”现象在作祟。
即使你并未行动,每一次的选择、纠结、焦虑都在悄然损耗你的心理能量。
自我损耗”是普遍存在的,大多数情况下,人们都能通过自我调节来补足损耗的能量。
然而,若长期处于这种“损耗”状态,你将体验到强烈的心理痛苦,如整日焦虑、烦躁、疲惫:甚至陷入自责、抑郁的深渊,更严重者还可能引发心理疾病,损害身心健康,让人生失控。
为了帮助你走出内耗的困境,我们整理了五句常见的心理语言。
当你感到内耗严重时,不妨将这几句话说给自己听,调整心态,成为一个鼓舞和安慰自己,而非打压自己的人。
第一句:那又如何?
这短短四个字,却拥有巨大的魔力。当你为某件事忧虑时,不妨多问几遍“那又如何?”以青春期的小叶子为例,她曾因班上女生都在追耽美小说而自己不喜欢而感到焦虑。
通过引导,她不断追问自己“不看那又怎样?55最终发现“其实也不会怎样”。
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只要我们多问几句“那又如何”,就会发现它们“不过如此”。
这就像心理治疗中的“暴露疗法”,将我们对事情的恐惧一层层剥开、拆解,看见恐惧背后的真相。
当恐惧变得具体时,我们就会更有能力去应对,心态也会因此变得更加平和。
第二句:关你何事?关我何事?
这两句话虽然听起来有些粗俗,但它们却能大大减少你的内耗。学会运用这两句话,你会发现人生变得酣畅淋漓。
比如面对他人的评价或要求时,你可以坚定地回应“关你何事?”或“关我何事?”这传递了心理学中的“课题分离”概念。
内耗的典型表现就是过于关注他人的需求和感受。然而,别人的目光、感受和要求都是他们的课题,而如何应对这些情绪反应才是我们的课题。
熟练掌握这两句话,你将能够克制随意评价他人的冲动,并拥有清晰的边界意识。拒绝精神内耗,从课题分离开始。
第三句:天塌不下来,我不会完蛋!
人们总是害怕不好的事情发生,常常在脑海中上演一出出“内心戏”。然而,我们担心的灾难性后果往往并不会发生。
为了防御这些恶劣后果,我们反而会付出更多行动去应对,从而加重自我损耗。因此,想要停止内耗,就要学会阻止灾难化想象的产生。
当这种想象发生时,觉察自己的情绪并安慰自己:“你不用吓唬我,我只要一件件处理这些事情就不会发生了。”“天塌不下来,我也不会完蛋!”
第四句:我无需向任何人证明什么!
将自我价值建立在他人评价标准上的人很容易陷入内耗。
表姐蓉蓉就是一个例子。她离婚后独自抚养侄子,因为单亲身份而在养孩子的事情上过度用力。
她害怕别人说她养不好孩子,就给孩子报了一堆培训班。然而,她渐渐发现这样做让自己和孩子都感到压力山大。
她意识到自己的累全是“要证明一个人也能养好孩子”这个想法在作祟。
于是她开始调整自己的想法:“我无需向任何人证明什么!”把精力从外人评价转移到全心带孩子上。
这样做后她感到轻松了许多,孩子也被教养得温和有礼。
无论是养孩子、工作还是交朋友,我们都应提醒自己:“我无需向别人证明什么。”“我接纳并相信自己。”这能帮助我们静下心来与自己相处并接纳自我。
第五句:后悔无用,过去无法改变!
“如果当时我再努力一些就好了……”这种反事实思维会让人陷入精神内耗中不断反刍造成两种恶果:向内攻击苛责自己或向外攻击抱怨他人。
因此当你陷入这种思维模式时一定要告诉自己:“后悔无用过去无法改变!”每个人在特定时间段内都有自己的局限性。接纳自己的局限性是走出内耗的重要一步。
究竟如何才能远离内耗?答案很简单:忠于自己纯粹的内心、尊重自己的选择并为自己负责。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权利人取得联系,稿费领取与侵权删除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与稿费】。
微信群
最新测试
454 测试
立即测试
454 测试
立即测试
592 测试
免费测试
571 测试
立即测试
952 测试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