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星情感观察节目《再见爱人4》的圆满收官中,我们看到了明星们情感的真实展现。
尽管节目过程中充满了矛盾和碰撞,但每位嘉宾都做出了遵从内心的选择。其中,麦琳和李行亮的故事尤为引人关注。
他们经历了信任与依赖的丧失与重建,最终彼此拥抱着走向远方,这一幕所蕴含的美好和真挚,预示了他们未来白首偕老、相濡以沫的可能。
麦琳在最后一期节目中,终于打开了心扉,说出了一个深藏已久的秘密:她并非爸爸妈妈亲生的孩子,而是被亲生父母遗弃后,被现在的父母捡来的孤儿。
这个秘密的揭露,让人们对她之前的行为有了更深的理解。
麦琳为何对李行亮的原生家庭特别感伤和共情?为何对养育孩子有着近乎偏执的执着?为何内心一直缺乏安全感,对李行亮表现出不符合常理的控制欲?
这一切的答案,都源于她太害怕再次被抛弃,因此把李行亮当成了救命稻草,却因为抓得过紧而伤害了对方。
麦琳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缺乏安全感的人在亲密关系中的挣扎与痛苦。
因为没有安全感,他们不是享受爱,而是测试爱,不断向伴侣求证爱,又因为骨子里强烈的不配得感,觉得自己不够优秀,不值得被爱。所以,即使遇到真爱,也会因为怀疑和否定而亲手毁掉。
麦琳曾经说,如果回到从前,她会抱抱小时候的自己。现在,观众也想抱一抱小时候的她,告诉她别害怕,要勇敢。
那么,为什么会缺乏安全感呢?这主要源于原生家庭爱的缺失。一个人的安全感,形成于小时候从照顾者那里获得的依恋关系。
如果在童年时期缺乏关爱、被忽视,或者父母经常争吵、情绪不稳定甚至虐待,这种情感创伤会深深印在内心,导致长大后缺乏安全感,怀疑自己是否值得被爱。
缺乏安全感的人,具体表现为自卑、容易患得患失、防备心较重、不懂拒绝等。
他们往往过度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要求,认为自己不够优秀,无法达到期望
同时,他们敏感而脆弱,容易陷入患得患失的状态,对当下和未来充满不确定性。
为了获得安全感,他们可能会过度依赖他人,对身边的人、事都存在较强的防备心理。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改变这种状态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不安全感的来源,搞清楚自己为什么会产生不安全感。这可以通过积极的自我对话和反思来实现。
其次,我们需要理性应对“悲观、灾难化思维”,当不安全感被激发时,不要被自己的灾难化思维所带跑偏。
此时,我们需要觉察自己的情绪和思维,用理性和事实来推翻灾难化的想法。
再次,我们需要将关注点放在自己身上,认识到安全感是来自我们内在的,而不是来自他人。我们可以通过制定小目标、培养兴趣爱好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内在安全感。
最后,我们需要建立良好的社交支持网络,多与他人沟通交流,从中获得情感上的理解和支持。
如果长期处于一种缺乏安全感的状态,并且对其心理健康和日常生活造成了较为明显的影响,建议及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麦琳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缺乏安全感的人在情感世界中的挣扎与成长。
通过她的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在情感中的表现,并学会如何建立和维护自己的安全感。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权利人取得联系,稿费领取与侵权删除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与稿费】。
微信群
最新测试
371 测试
立即测试
571 测试
立即测试
162 测试
立即测试
611 测试
立即测试
559 测试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