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婚前重三观,婚后方知关注点有误
“你认为判断两个人是否适合步入婚姻,关键看什么?”
多数人会不假思索地回答:三观是否契合、有无共同话题、是否有上进心……这些因素固然重要,但仅靠它们,远远不足以保障一段婚姻的长久稳定。
实际上,真正决定两个人能否携手走过一生的,并非理想是否一致,而是当冲突来临时,双方如何应对处理。
说到底,婚姻能否维系,不在于你们爱得有多深,而在于你们怎样争吵。
热恋时,彼此都好说话,可当失望、不满、分歧等负面情绪堆积如山,真正考验婚姻的时候才到来,那才是婚姻最真实的模样。
02|多数婚姻“死”于“吵不起来”,而非争吵过多
有位读者来信倾诉,她老公为人老实,从不吵架,她一直觉得这是优点。
直到有一次,婆婆执意要带孩子回农村过暑假,她坚决反对,可丈夫还是那句:“你别太着急,我回头跟妈说说。”
“后来呢?”我追问。
“结果孩子还是被带走了,他什么都没做。”
这时她才恍然大悟,他们之间并非“没吵过架”,而是根本“吵不起来”。一方不回应,另一方只能憋在心里,久而久之,问题就不再是谁对谁错,而是自己永远被晾在一边,无人理会。
这并非个例。
许多夫妻离婚时都表示:“不是因为某一次激烈的争吵,而是每次问题都没得到解决。”每次都选择隐忍、回避,问题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越积越多。
03|“会不会吵架”,实则是“能否共同应对矛盾”
无论夫妻间多么恩爱,婚后都难免会有冲突。钱花在何处、孩子由谁照顾、节假日去谁家,甚至像洗碗、开灯这样的小事,都可能引发争吵。
但不同的是,有的伴侣争吵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有的伴侣争吵只是为了推卸责任、发泄情绪或采取冷处理。
你会发现,那些能够携手走下去的夫妻,他们的争吵并非互相攻击,而是:
他们并非没有情绪,而是能在情绪爆发时保持一定的边界感,具备解决问题的建设性。这很难做到,但一旦具备,这段关系就有了基本的修复能力。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关系的修复机制”,意思是:
衡量一段关系的好坏,不是看能否避免争吵,而是看争吵之后,双方能否共同修补关系中的裂痕。
因为再亲密的关系,也难免会产生摩擦。如果无法修复,就只能掩盖伤口,最终导致关系破裂。
04|婚姻最忌讳的,不是三观不合,而是沟通方式错位
仔细想想,为什么那么多人说“我们沟通无效”?
并非信息传达不清楚,而是双方从一开始立场就不平等。有的人习惯控制、命令、推卸责任;另一些人则长期回避、不表达、一味忍让。
你以为只是观点不同,实际上,在对话中你们从未以“平等的两个成年人”的身份交流。
比如,有人习惯冷处理——一吵架就不说话、转身离开,这其实并非冷静,而是一种控制手段。
因为他们知道,你会忍不住去哄、去让步,于是问题总是得不到解决。
长此以往,那些“未解决的问题”就成了关系中的裂缝:一吵架就翻旧账,一冷战就互相指责。
真正适合结婚的两个人,并非不会吵架,而是即使吵架,也知道不能破坏关系。
他们明白,情绪可以失控,但关系不能被摧毁。
05|能吵出结果的争吵,是婚姻中最珍贵的能力
我认识一对结婚十年的夫妻,有人问他们:“你们怎么还能这么恩爱?”
妻子说:“我们不是没吵过架,有时吵得还很凶。但我们约定,每次吵完,谁先冷静下来,谁就负责提出复盘。”
复盘不是为了分出谁对谁错,而是为了下次遇到类似问题时,知道该如何处理。
这就是差距所在。
有的争吵会让双方关系变得疏远,有的争吵则是为了更好地磨合。
有的夫妻吵到最后,连“再谈一次”的勇气都没有;而有的夫妻吵完架后,反而更了解彼此的底线和需求。
那些真正长久的关系,不是靠一方忍让维持的,而是靠双方共同努力修补、支撑起来的。
不要害怕争执,怕的是争执没有出口,吵架没有结果,问题无人承担。
06|写在最后:婚姻不怕有问题,怕无人肯直面问题
判断两个人是否适合结婚,其实就看一件事:
在矛盾面前,你们是站在对立面,还是携手共同对抗问题?
如果每次吵架都像一场战争,那么你们迟早会两败俱伤。
但如果哪怕争吵再激烈,最终你们都能回到“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的轨道上来,这段关系才有未来。
婚姻不是两个人永远不吵架,而是吵完架后还能并肩前行。
真正的亲密,不是在风平浪静时相爱,而是在狂风暴雨中依然愿意靠近彼此。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权利人取得联系,稿费领取与侵权删除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与稿费】。
微信群
最新测试
459 测试
立即测试
355 测试
立即测试
1891 测试
立即测试
571 测试
立即测试
611 测试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