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与钝感,在职场中一直是备受“打工人”热议的话题。
就我多年亲身观察而言,对于那些天赋异禀、毕业于985顶尖名校的人而言,敏感往往是他们职业生涯的强大助力。正因如此,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大型企业新上任的领导,大多都拥有名校背景。
然而,现实中大多数人难以考入985高校,不少人甚至只是毕业于三本院校。倘若自身基础相对薄弱,在职场中,选择钝感或许是个不错的策略。而且,在看似迟钝的状态中,说不定还能逐渐领悟出智慧,所谓“大智若愚”,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要是头脑不够灵活,却又过于敏感,就极易形成玻璃心,觉得全世界都在针对自己。
学会迟钝一些,关键是要过自己内心这一关。只有坦然承认自己的不足,才有可能取得进步。
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学霸在职场中发展不顺,并非他们不够聪明,而是常常在许多事情上过于较真、钻牛角尖。他们总觉得只有自己的答案才是正确的,很难接受他人的观点。
长此以往,遭受挫折后仍不改正,就会陷入自己的思维定式中无法自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轴”。
承认自己的愚钝,本质上就是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对外界的刺激不再那么敏感在意。
这里有个笑话,一群动物乘船去旅行,行至半路,船超载了,必须有一个动物下船。可谁都不愿意下去。聪明的猴子想出个主意,提议大家每人讲一个笑话,只有让所有动物都笑了,才不用被丢下船。猴子率先讲笑话,确实十分有趣,其他动物笑得前仰后合,唯有小猪没笑,无奈之下,猴子只好下了船。
接着狐狸也讲了个笑话,同样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可小猪依旧没笑,狐狸也只好下船。
最后轮到小猪讲笑话,它说:“猴子大哥讲的真逗。”
那么,究竟谁才是真正聪明有智慧的人呢?这虽是个笑话,实则蕴含着一种处世哲学。
无论小猪是真不明白还是假装不明白,都反映出它对自己的清晰认知。要知道,这个世界上真正聪明的人是少数,装聪明的人却不少;真正愚笨的人也是少数,而装愚笨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说到底,这还是一个自我定位的问题。一旦自我定位清晰了,做事和为人就会更加简单明了。毕竟,哪有那么多好运会一直降临到你头上呢?对外界的影响迟钝一些,其实更好。毕竟每个人的认知存在差异,看法自然也不尽相同。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被动接受某些人和事,并非因为这件事或这个人本身多么正确,而是受位置和利益的影响。
时间一长就会明白,那些自认为聪明的人,折腾来折腾去,往往还不如不折腾。不妨把自己当成一个笨蛋,在某些方面专注努力,不被外界干扰,反而能拥有自己的节奏。
最终形成定力,也能取得不小的成就。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权利人取得联系,稿费领取与侵权删除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与稿费】。
微信群
最新测试
571 测试
立即测试
701 测试
立即测试
416 测试
立即测试
179 测试
免费测试
697 测试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