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总觉得“人间不值得”?
作者:解心在线 2022-06-27 08:51:12 成长心理

有的人生活在牢笼里面。

你要问这个牢笼是怎么来的?

我的答案是,他自己造的。

其实门就在那里,如果他想出去,就可以出去。但是他不想出去,或者,虽然他想,但有一些原因让他不能选择“出去”。

01

我曾经跟我的一位来访打过这样的比方。

她是职场妈妈,生活中有很多必须要她出面处理才能解决的事情,比如工作上的项目,职场上下的关系,两个女儿的学习和青春期的心理教育,老公人到中年情绪上的问题,以及父母、公婆。

▶她有段时间感觉到抑郁,什么都提不起劲,累到回家只能躺在床上休息,但当孩子们叫妈妈,要妈妈陪伴和帮忙时,再累她也会撑起自己,去满足孩子们。

▶她也忧心丈夫在单位的境遇,丈夫遇到了事业的困境,和领导不和,差点就被“流放”到遥远的分公司,是她一直和丈夫深入沟通谈心,陪丈夫和其他的领导吃饭聊天,希望可以帮丈夫重新在公司找到位置。毕竟四十多岁的年纪辞职,前景并不乐观。

▶公婆虽然不和她同住,但彼此关系还不错。前段时间婆婆得了焦虑症,几次去医院说极度不舒服,结果检查又没有器质性问题,这种心理问题造成的身体症状,每次都事发紧急,她几次去医院陪婆婆看病,发现原因后又在想该怎么帮婆婆调整她的心情,去面对衰老。

她很累,晚上八点我们视频咨询时,她问我能不能半躺在床上进行咨询。

我说,可以,如果这样你会舒服一些的话。

她觉得没有一件事情是她可以不管的。

她同时又觉得自己实在是不开心,觉得如果不是为了孩子们,这样的人生即使结束在此刻,也是一件挺好的事情。

我说,你在透支你自己 。

你把自己关进了一个牢笼里面,这个牢笼就是你给你自己和你的生活提的要求,这些你制定的——生活必须达到的及格线,让你已经无法喘息了。

你意识不到,你想要的,想要控制的,已经超出了你的能力。

为什么你总觉得“人间不值得”?

02

有人看到这里可能会问,难道妈妈能不管孩子吗?

”孩子确实需要妈妈的陪伴啊,孩子有的话就是想跟妈妈说,虽然爸爸也可以做一些事情,但是有的事情,确实是爸爸无法替代的。“ 当妈的都知道......

是的,精神分析会一直强调妈妈的养育是对孩子的心灵、人格最重要的塑造。

但是精神分析不是道德,它不会说,因此每个妈妈就应该怎样。

因为这不是妈妈努力就能做到的事情。

我还经常和我的来访打的比方就是,

如果你的父母很糟糕,你的原生家庭对你的心灵的养育,0-100分,你的妈妈大概就是10分的话,那么你现在给你自己做妈妈打多少分?我记得,很多人的回答都不超过60分,但是一般也有40分以上。

所以,如果你的答案是50分,你已经比你的妈妈多了那么多,这些都来源于你坚定的努力。如果这就是你的极限,那么你能不能接受这个极限呢?

你能不能对自己好一点?能不能肯定自己?

你还会不会一直逼着自己向那个更好的标准看齐?透支自己,直到让自己油枯灯灭。

以一个人对自己提出的做妈妈的要求为例,我们在其他身份上也是如此,你给自己定的“要做到的底线或者及格线”,应该是结合你自己的实际的,而不是总是要看齐别人的标准。结合自己的实际,就是指结合你自己的自我的真实。

你的内在能量是怎样?你的内在匮乏有多少?你有多强大?又有多脆弱?你是否有很好的支持系统(亲人、朋友、咨询师)?你身边有没有人帮助你(哪怕只是在心理上)?你的压力来自于哪些方面?

这种看见自己的内在真实,并因为这个真实,而去重新定位或矫正自己对生活各方面的要求,是一种“实事求是”。

抛开关于自我的“实事求是”去说——我必须要成为理想的样子,为什么我不能呢?这是一种执念。会让你走火入魔。

走火入魔的代价就是,你可能会有严重的心理问题,比如抑郁症和焦虑症;也可能是严重的身体问题,很多疾病都是心身疾病包括一些威胁生命的;又或者因为你的这种执念,你对周围必须极为控制,你可能反而会面临严重的亲子关系问题,和夫妻关系问题。

03

接受自己的实际,你就可以松下来。

这就是自我接纳的魔力。

但很多人,究其一生,其实根本就没有看见过“自己的实际”。

所以,这样的人,人生是很悲剧的。

他们(她们)坐在自己建造的牢笼里,却看不见这个牢笼的存在,他们(她们)觉得所有的事情都不能放松,都必须要做好,最终把自己累得奄奄一息。

到最后他说,人间的确不值得。

可是,你有没有看到真实的人间,真实的你自己?

你一直在营造的,其实是一种“假性自体”。

那不是内在真实的你。

是小时候开始,为了适应生存,为了父母的期待而创造出来的。一个人的自体呈现在外界的样子。

我曾经写过,人格有问题的父母疯狂的自恋,也会导致他们对孩子投射了疯狂的期待,以满足自己虚弱而夸大的自恋。这就是父母的假性自体。他们也是用这个假性自体想要讨好他们的父母和外界。

然后孩子不得不接受这个投射,也不得不活在这种对假性自体拼命的建造和维护里,我要符合父母的期待,社会的要求,成为优秀的人,成为这成为那,唯独不是成为我自己。

真实的我自己,既没有被看见也没有得到养育,最后它还因为拖了负责在舞台上闪光的假性自体的后腿,而必须被雪藏。

谁也不会看见他,你自己也会选择性忘记他。

有人会问,为什么非要看见真实的我自己呢?把假性自体搞好,也没有什么坏处吧,被社会认可,被父母他人认可,本来也可以有很多好处啊?

我的回答是,假性自体这个词本身描述的就是这样一种状态——父母在孩子面前的绝对权威地位,以及只是要求孩子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而看不见孩子内在真实的需求和情绪,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发展出一个“假性自体”,去取悦父母,按照父母的期待展现自我的样子,压抑或者解离自己内在真实的感觉和需求。

因此这个人其实长大后根本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他要的,其实都是父母要的,或者代表了父母的社会权威集合要的。

所以,一个人做很多事情,都不是在满足自己,甚至都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只是在拼命维持别人要的东西,想得到更高的分数,那这样的人生,你愿意过吗?

你做很多事情,都是在满足假性自体,却不是在养育你内在真实的那个孩子,而那个孩子又极为匮乏虚弱,那么这样内外的两极分化,就是你自我的巨大分裂,你勉力维持外在的样子,你内在的自我就在逐渐透支、生病甚至最终崩解、死亡。

这就解释了很多人那种忙得要死又提不起劲的抑郁状态。

因为只有往外掏的东西,却没有人在他的潜意识深处为他赋能。

而他还总活在假性自体的压力里,不断苛责和鞭策自己,这些都成为了对自我的攻击。

什么也不能放弃,都必须要做好。这个“必须”,就是假性自体的要求。也成为了很多人看不见的牢笼。

04

让我们在最后联想一下,回到前面这个来访的例子,如何叫做走出她的牢笼呢?

※  接受自己就是50分的妈妈,不把对孩子的及时回应和满足当做必须的要求

※  接受丈夫的中年危机,如果他很难受,允许他难受,如果他难受就要迁怒你,那么毫不客气的给他教训。

※  接受父母和公婆的衰老,衰老就可能会有身体和心理问题,这是这个人一辈子的因果,也和基因有关,不是你造成的,该他吃的苦,就是他的果。你做你基于人道和善意所能做的,其他的交给他们自己。

※  接受孩子的未来也不完全取决于你。首先他内心是几代人的家族代际,还有基因中的家族遗传,其次才是你的影响,而妈妈的影响虽然很重大,但是你是怎样的妈妈也不是你个人能够完全决定的,尽管你可以努力,可是你无法直接动手去改变你的潜意识和人格。而这个部分才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

在我和来访的讨论中,她说,仅仅是畅想了一下,那一刻就觉得浑身松了。那是一种陌生的感觉。

我想,这就是牢笼的门。在那里,却又如此难以触碰。

但说简单也简单,其实,这个畅想,只是回归生命的真实罢了。

而我们很多时候都活在一种极为亢奋的不真实状态里,那才是疯狂的。

我女儿会时常叫我陪她玩,但我很难做到,陪她玩游戏对我来说是一件有点痛苦的事情。我可以和她一起看电视,或者陪她聊天。

小时候,我妈妈从不陪我玩。不管是游戏还是别的。所以每当我温和的拒绝我女儿玩游戏的要求,我都会告诉自己说,我会常常和她拥抱,她会在我身上滚来滚去,我们每天都有睡前聊天,这是我的妈妈在我的童年不曾做过的事情。所以,我觉得我做得很棒。

而不能陪女儿玩游戏,就是我自己内在的真实,无论我能否分析出其中的原因,但我想,我和她可以一起去接受这个遗憾。

接受这个世界真实的遗憾,是通往你真实内在的道路,也是你挣脱“假性自体”这个路径依赖的唯一方法。这是一个人走出牢笼的路。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权利人取得联系,稿费领取与侵权删除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与稿费】。

社群

微信群

  • 易倾诉情感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分手挽回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婚恋技巧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家庭关系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聊天室活动福利群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倾听师招募群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