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我在医院看到过这样一件事:
一位阿姨在美国帮女儿照顾孩子时,觉得身体没有力气,考虑到马上回国了就没有去当地医院检查。可没想到的是,回国后一检查就被确诊为血癌。
阿姨和她老公一时无法接受,整天以泪洗面。
遇到这样的不幸,很难接受现实,也是正常的,但如果一直不去面对和接纳,不利于身体的恢复。因为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加上负面情绪过多,会直接影响身心健康。
确诊后,这对老夫妻就是想不通,他们想不出生病的原因,更无法接受痛苦的现实。幸运的是,她老公的姐姐以前也经历过癌症,现在生活得很好,给予他们一些信心,第一个疗程比较顺利。
这里,我想说的是,在遇到人生的大不幸时,我们该怎么选择。
01
接纳痛苦,
让自己变得强大
美国著名心理治疗师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一书的开篇写到:“人生苦难重重。”
这说明,每个人的一生都会经历痛苦。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接纳痛苦,让自己变得强大,这样才能锤炼自己的生命韧劲。
就像前面说的夫妻,他们要做的就是学会接纳痛苦,然后才能更好地配合医生治疗,以重新恢复健康。
但是,接纳痛苦,是艰难的。因为人都是趋利避害的。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我们可以用一生的角度去看待眼下的痛苦,看待生命历程。
也就是说,现在的困难或痛苦都是暂时的,即使遇到癌症这样的灾难性痛苦,也可以从时间这个维度去考量,这样就很可能把脆弱的生命变成生命的韧劲。
当然,这里说的接纳痛苦,并从痛苦中增强生命力,就意味着我们期待痛苦发生,不是这样的,因为那是受虐的行为。
就像弗兰克尔在《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中说的:“如果痛苦是可以避免的,那么有意义的事就是去消除痛苦的根源,不论这种原因是心理的、生理的或政治的。遭受不必要的痛苦与其说是英雄行为,不如说是自虐。”
02
锤炼自我效能感,
看到时间的力量
当我们可以接纳痛苦,就表明我们可以直面痛苦,这样就会让自己变得强大的同时,还会锤炼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最早提出来的概念,意思是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 。
就像前面说的阿姨,她和老公之所以无法接受现实,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害怕自己无法承受这样的痛苦,最后人财两空。
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们就是自我效能感太低。
因为后来我没有碰到他们,不知道他们具体情况如何,但我们可以在遇到困境时这样安慰自己,以逐渐增强自我效能感:
其一,先试着去做好一些挑战性小的事情,然后不断升级事情的难度。
就像那位阿姨,她无法全然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但可以试着去配合医生和护士的治疗情况,然后慢慢升级自己的恐惧点,最后真正做到接纳痛苦。
其二,在头脑中告诉自己有时间这回事,以看到时间的力量。
时常告诉自己,困难是暂时的,就算是人生大不幸,相对于生命终点也可以说是“小事”,时间会慢慢帮助我们抚平创伤,也会让我们淡忘一些事情。
可见,当我们不断提升自我效能感时,就在慢慢活出生命的韧劲。
03
扩大心理舒适区,
展开自己的生命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舒适区”,意思是每个人的自我,都有一个习惯了的舒服区域。如果离开了这个区域,就会感觉到不安。
就像一些刚刚换了新工作的人,他们会感到不适应,其实就是心里有些不习惯,进而感到不安。
而对于那些遇到人生大不幸的人来说,内心的不安全感会更强烈。
这时想要活出生命的韧劲,就要学会扩大心理舒适区。
首先,多和牛人接触。
所谓的牛人,就是比自己强的人。就像前面说的阿姨,她可以找些心态好的病友“取取经”,这样就会缓解自己的不安情绪,进而慢慢扩大心理舒适区。
其次,多读一些有助益的书籍。
除了现实中比自己优秀的人需要接触外,书籍中的牛人也值得我们学习。因为他们身上会有一种自己身上没有的东西,或胆量,或干劲儿,亦或是睿智,再或是其它。
再次,不断破自恋,展开生命。
武志红老师说:“我们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破自恋的过程。”
从婴儿时,我们觉得自己是神,到后来知道自己只是个孩子,再接着发现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等等。
如果我们要变得强大,活出生命的韧劲,就需要不断积累,打破自己原来认为“对”的想法,进而拓展自我的疆界。
就像那位一直无法接纳现实,抱怨“为什么生病的人是自己”的阿姨,就是认为“自己不应该,或不可以生病”,而这样的想法就是自恋。因为人吃五谷杂粮,都有生病的可能。
总之,面对突如其来的痛苦,我们怎样选择,就决定了我们处在怎样的生活状态中。如果我们选择接纳现实,并试着去锤炼自我效能感,扩大心理舒适区,就会带着主体感活出生命的韧劲。
写在最后
既然痛苦无法避免,那我们不如学着接纳痛苦,因为经历过痛苦的人,才能真正成长,而这就是生命的韧劲。
当我们带着主体感展开生命时,准备用一生的时间去活出自己,那么我们就活出了生命的意义。
其实,人与人,人与环境,都互为镜子。不同的相遇,就是不同的镜子,会照出不同的自己。而与那些很强的东西、痛苦的,甚至是可怕的东西相碰撞时,才会看到那个不可思议的自己。
正如卡伦•霍妮所说:“只有当我们愿意承受打击时,我们才能有希望成为自己的主人。”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权利人取得联系,稿费领取与侵权删除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与稿费】。
微信群
最新测试
711 测试
立即测试
454 测试
立即测试
667 测试
立即测试
697 测试
立即测试
215 测试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