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似乎大家都在讨论当代年轻人的精神状态。
年轻人哪有不疯的,硬撑罢了。每当小印一会摆烂一会发疯,精神状态极不稳定的时候,就好想寻找一点共鸣。
不负所望,被我找到了——精神分析电影。
谁在演我的精神状态?
什么是精神分析电影呢?简单来说,就是深入探索人内心世界的电影。
电影《瞬息全宇宙》
它们大多没有逻辑完整的故事线,结构形式趋于断裂,跟随主人公的思维想法,杂乱地叙事。同时,它们也常常表现人的精神世界与梦境,因而画面也光怪陆离,没有真实感。
精神分析这个词汇,最早来源于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作为一名临床精神分析师,致力于去探索病人的精神世界及心灵深处的阴影。
这种向内探究的方向,运用到电影中,及表现为精神分析电影。
电影《香草的天空》
这类电影的雏形最早可见于德国表现主义电影。
二十世纪初,德国人的内心都陷于一战的恐慌下。
于是便诞生了表现主义电影,将这种异化的心理状态表现于荧幕之上。
其中的代表就是拍摄于1920年的罗伯特·维内导演的电影《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
本片发生在一个奇异的德国小镇。
故事的主角弗朗西斯被指控杀死了他的朋友阿伦。
但是种种迹象似乎都表明,真正的凶手是神秘的卡里加里博士和他的助手凯撒。
在经过了一系列的追捕侦查后,弗朗西斯跑到精神病院才发现,卡里加里博士实则是精神病院的院长,而自己是他的病人。
这个故事听起来实在是凌乱又意想不到。
没错,这就是精神分析电影的普遍观感,确实越看越摸不着头脑。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的布景多为延伸的步道和极度扭曲的线条。
单从画面来看,就已经有种梦得迷迷糊糊的感觉了。
其剧情上的神反转更是让本片获得了许多小粉丝。
马丁·斯科塞斯导演就是粉丝之一,他也在2010年拍出了精神分析向的电影《禁闭岛》来致敬经典。
《禁闭岛》的故事与《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有些相似,同样是依托于一桩杀人案件。
警察泰迪在调查案件时对精神病犯人的言行感到扑朔迷离,最后才发现,真正有精神病的是他自己。所谓“禁闭岛”也是在讲主角内心的封闭。
从封闭到疯狂,精神分析电影表现出的极端凌乱的内心世界,真的不是在演我的精神状态吗?
精神分析等于看不懂?
大家或许会疑惑。
怎么上面介绍的这些精神分析电影,都显得乱七八糟很难看懂呢?
此话不假。
在德国表现主义电影之后,又生发出意识流电影,更是以表现精神世界为主,其余先锋派与实验电影也具有强烈的精神分析色彩,常常不知所云。
大多数精神分析电影确实会给观众“不明觉厉”的感受——
看不明白是什么,但就是觉得很厉害。
电影《野草莓》
因为精神分析电影的主角往往精神状态都很混乱。
看电影的我们,就相当于跟随镜头去观察主角满天飞的思绪,这能不乱吗?
电影《记忆》
其实以上两部影片,都已经算是精神分析向的电影中较有逻辑性的了。
其余绝大多数精神分析电影,主打的就是一个没有看不懂,只有更不懂。
电影《诗人》是导演冈萨雷斯2022年的新片。
本片描绘了一位墨西哥著名记者时隔多年回到家乡后的经历。
说是经历,其实更多是所思所想。
影片一会儿演现实,一会儿演回忆,甚至已经故去的亲人可以“无缝衔接”地出现在现实场景中。
画面比例和内容更毫无合理性可言。
不仅如此,主角在片中的重头戏就是在人群里放飞自我跳舞。
看完是真的有种吃了毒蘑菇的感觉,好一个群魔乱舞。说了这么多都是国外的影片,其实咱中国也有这种看不懂的精神分析电影。
大家一定看过王宝强抬手抽烟的画面吧,这个动作就出自韩杰导演的精神分析向电影《Hello!树先生》。
这部电影讲的是王宝强饰演的树先生,在工作受伤后回乡结婚的故事。
对于脑子不清楚的树先生来说,漂亮妻子小梅的爱情是不是存在过,谁也不知道。
这个荒诞的世界对他究竟怎样,谁也不知道。
我们只好跟着树先生的精神,在大街上神游,在树上攀爬。
就连导演韩杰自己都说,没有谁能理解这部影片的深意。
是魔幻现实,还是妄想症,大家众说纷纭,却谁也没能明确知道这部影片究竟在讲什么。
这或许就是精神分析电影的魅力吧。
精神分析片的尽头是找自己?
既然看不懂,那精神分析电影是不是没有意义呢?
当然不是。
电影《路边野餐》
长久以来,我们习惯了观看那些讲人生大道理的电影,歌颂爱情、亲情,展现戏剧化的故事。
精神分析电影与之不同,它并不旨在揭示人生的真理。
每个人的心理状态都不存在一个标准答案,而这些混乱无章的非理性表达,正是让我们有了直面内心的可能性。
电影《燃烧》
精神分析电影中的主角也是一样,在一段段错乱的回忆与想象中,不断寻找自己,直面自己。
谈到精神分析电影,通常不得不提电影《黑天鹅》,这部影片就是主角通过虚实难辨的幻想经历去寻找自我的典范。
片中女主角是一位精益求精的芭蕾舞演员,但却在一次被迫换角后出现了各种精神问题。一场舞剧里的黑天鹅和白天鹅,好似主角的一体两面。
为了能出演黑天鹅,主角折磨着自己的精神。
在幻象里,她成为了黑天鹅,而这亦真亦假,似梦似幻的情节究竟有没有发生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主角在自我的两面中挣扎徘徊,在无序的精神世界里,她完成了一次重塑自己的过程,真的脱胎成了梦想中的“黑天鹅”。
与之相似的,还有另一部经典的精神分析电影《穆赫兰道》。
这部影片善用多线交叉叙事,看得人更是眼花缭乱。
失忆的女孩、卷入凶杀案的男子、好莱坞女演员、要拍新戏的导演。
这许许多多角色穿插交织在一起,彼此之间又有着微妙的关联。
梦与现实的真假难辨,还有戏中戏的复杂结构,都让本片一直以来被影迷们反复分析。
然而抛开那些恢诡谲怪的形式,本片想要讲述的实则还是女主角对自我欲望的剖解。
女主角事业受挫,又被爱人背叛,于是在幻想里,她希望打碎现实中的所有元素,重构出一个事业有成,爱情美好的世界。
幻想世界的分崩离析与现实经历的不时穿插,才使本片有了一个看不懂的外在模样。
但说白了,精神分析片也没那么难懂,不论故事多么离奇,结构多么混乱,其中心主旨基本都是对人物内心真实想法欲望的探寻。
因而,说精神分析电影就是寻找自我的电影,也不为过。
电影《搏击俱乐部》
深挖自我精神世界,剖析真实情感诉求。
精神分析电影正是在用这种完全不同于正常影片的叙事方法,用实验的手笔拓宽了电影的边界。
它也带我们在主角的精神世界里向内探寻自己的情感,进而通过探究并阐明内心来释放心理压力。
电影《猜火车》
看过了精神分析电影,大家有没有觉得自己的精神状态好一些了呢?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权利人取得联系,稿费领取与侵权删除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与稿费】。
微信群
最新测试
1141 测试
立即测试
1058 测试
立即测试
454 测试
立即测试
1198 测试
立即测试
1481 测试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