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常见的社会关系中难免会经历误解、失望、无法沟通或者是分工分歧等等难题。
然而,在亲密关系中遇到这类问题时,一方总是将责任都推到伴侣身上,并在发生冲突时把这种责备作为爆发的焦点,就很容易陷入我们所说的指责循环。
指责循环往往会加剧双方的矛盾和不安,使谈话变得更具攻击性,从而让人启动防御机制对关系造成毁灭性打击,并且这些负面情绪对解决实质性的问题毫无帮助。
但令人发愁的是,当关系中一旦出现指责循环,我们可能会在其中扮演任何一个角色且无法轻易挣脱,那到底该如何主动结束这种恶性循环呢?
1、指责循环的起因
拥有一段健康的人际关系,我们首先需要能够与自己建立积极的关系。
导致指责循环出现的部分原因是我们没有与自身建立起积极的关系,在矛盾爆发时无法专注于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研究认为,自我关怀是建立内在积极联系的一种表现,也是提升幸福感和成功应对冲突的关键。然而在指责循环中,我们很容易陷入一种消极的行为模式:既不关怀我们自己,也不关怀我们的伴侣。
一些精神病学家认为,指责循环的触发因素其实源于人们自我反思的本能,换句话说我们可能是将对自己不安全的事情投射到了伴侣身上。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我们习惯在生活中进行严格的自我审视、自我批评,这种意识已经根深蒂固、难以割舍,这也导致我们在遇到问题时,第一反应就是有人犯错了,这种思维很容易让我们与伴侣陷入指责的循环。
当出现问题时,责怪伴侣会使彼此在沟通过程中无法互相信任,实现针对解决问题的高效对话则会更加困难。
一旦我们将莫须有的罪名强加到对方身上,他们就会意识到我们此时不是站在理性、客观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的,这会让他们原本想表达的意愿下降,犹豫是否继续沟通,是否会因为先开口反而受到指责;甚至有些伴侣能够意识到,自己需要为对方的错误行为负责。
被指责的一旦因为无故的指责进入自我保护模式,就不太可能以指责方希望的方式行事和沟通;同时指责方在不断将负面事件责任归咎于他人的过程中,很难主动跳出这种思维陷阱。
2、“指责游戏”的后果
长期的指责循环到最终的关系破裂,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敌对”的关系还会不断给人带来负面的情绪。
怨恨:
当一个人受到指责时,很容易产生怨恨的心理,尤其是当这种指责已经成为习惯,阻碍了双方之间的沟通,负面的情绪可能会日积月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持续增长。无法与伴侣沟通会让人变得非常沮丧。
即使你试图将这种怨恨的情绪隐藏在内心,它也会通过言行举止表现出来,比如从被动攻击到做出不理智行为的转变等等。
情感疏远:
当你发觉自己无法敞开心扉与伴侣坦诚交流时,与他们继续保持亲近就会成为一种“勉强”。在这种阻力下,一方会在情感上疏远彼此的关系,这可能是有意识的选择,也可能是下意识的保护机制,持续时间的长短也会因人而异。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指责循环持续的周期越长,那些已经远离关系的一方就越难重新建立与伴侣的亲密关系和信任感。
沟通不畅:
在一段正常、健康的关系中,当一个人感到委屈或希望做出改变时,可以放心向另一方倾诉。但ta意识到自己可能会因为倾诉而受到指责时,自然会犹豫是否要选择表达。
如果一方的表达欲下降,双方就会缺乏及时沟通;然而,坦诚沟通恰恰是维持长期良性关系的关键,指责循环毫无疑问会阻碍这种关系的建立。
分手:
如果放任指责循环不断升级,最终可能会导致关系的破裂。即使两人继续定期进行沟通,伴侣也很可能已经厌倦了因关系中的所有问题受到指责;在这种情况下阻止指责循环才是唯一解。
3、如何应对指责循环?
改变对待指责的心态是关键。我们可以尝试以积极的方式来对待伴侣,而不是假设对方故意伤害我们的感情。这种转变可以帮助我们提供建设性的反馈,而不是具有破坏性的反应。
在人际关系中,每个人都会犯错。然而,在亲密关系中,责备和羞辱永远不是明智的选择。我们可以尝试通过关心体贴、加深了解、自我反省和合作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进行对话,这样或许会带来不同的结果。
承担责任:
在应对指责循环的问题上,精神科医生爱德华博士提出了一个简单明了的解决方案:承担责任。就像我们需要学会原谅自己一样,我们也需要为我们在人际关系中长期存在的消极行为承担责任。
坦诚沟通:
结束指责循环的第一步仍然是与伴侣进行沟通。然而,继续使用旧有的沟通模式可能很难看到转机。因此,我们可以选择以不同的方式进行交流,比如学习非暴力沟通法。同时,我们可以尝试从解决指责问题的角度与伴侣一起思考。
转变视角:
观点的转变可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但这并不容易。心理学家表示,改变观点往往会让人感到挫败,甚至痛苦,特别是当情感创伤还未愈合时。然而,一个简单的视角转变有时候就能改变一段关系的价值和意义。
夫妻咨询:
如果觉得无法独自克服指责循环,可以尝试与伴侣一起参与夫妻咨询,这是共同学习沟通技巧的绝佳选择。治疗师可以帮助指责者重新反思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模式,并追溯根源进行疗愈。通过积极参与和实践,以及对治疗过程的配合,夫妻咨询可以改善沟通和理解中的僵局。
4、培养健康的关系模式
处理冲突时,以询问、关心和共情的方式可能是改变责备行为的好起点。付出什么,最后就会得到什么,这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道理。
如果我们在感情中不断进行指责,最终只会得到怨恨。
相反,如果我们愿意付出同理心,坦率地面对问题,那么我们将会得到一个愿意倾诉、互相理解的伴侣。
这种对他人的同理心可以让我们原谅自己和伴侣的错误,更有可能获得积极的结果。相信你的伴侣,相信这份感情,相信你的伴侣不会故意伤害你,这种信任可以减少你内心的指责反应。
改变不会一夜之间发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们可以逐渐建立一种以责备为中心的关系。
当每个人都表现出承担责任的勇气时,对方也能感受到这种信任和决心。
实际上,很多感情问题源于微小的摩擦、冲动的言辞或意外的误解。这些危机的种子在我们内心悄悄生根发芽,最终变成高耸入云的大树,破坏了完整的镜像,无法重建。
如果我们能够勇敢地面对冲突,承担起关系中的责任,就能更好地摆脱指责循环。
当我们以更加坦诚的态度对待伴侣,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时,解决冲突可能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困难。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权利人取得联系,稿费领取与侵权删除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与稿费】。
微信群
最新测试
1150 测试
立即测试
667 测试
立即测试
2210 测试
立即测试
1891 测试
立即测试
952 测试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