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常说,“选择大于努力”,某些选择甚至会使生活截然不同,慢慢的,我们清楚了选择的重要性,也就更注重行为背后的对错了。
但大多时候,我们总是在懊恼自己当初的选择,后悔这件事本可以更好。
我为什么当时选择了这份工作?领导太霸道,同事太势力,工作进步空间也小......
我什么当时要选择这个男女朋友?Ta脾气又大又不动浪漫还以自我为中心......
为什么当时要买这个地段的房子,并没有想象中住的舒服,周边的交通,噪音,美食都很一般......
好像我们身上有太多关于后悔的事了,因为人每时每刻都在做选择题,有选择就有了差异,并且似乎每个选择都不是最好的选择。
02
我是一个很容易产生后“后悔”行为的人,在一件事结束后或者做完选择后:
回想这件事
(品味事情细节)
↓
这个地方做的不够好
(从细节开始找自己的错误)
↓
这样做可以更好
(为自己的错误寻找方法)
↓
我为什么没有这么做
(开始自责)
↓
苦想这个事情,然后憎恨自己
(“后悔”就产生了)
由此陷入一个负能量的恶性循环
这些后悔也会在下次做选择的时候跳出来,影响自己,挫败自己,最后后悔会被放大,直到吞噬自己。
03
那么我们接下来看看后悔是如何产生的?并且我们如何去改善这种后悔带给我们的负罪感与自责感?
“后悔”被心理学研究者定义为:将事件的真实结果和可能发生的、一个比真实结果更好的假设结果相比较,并伴随痛苦情绪的过程。
后悔实际就是在和“假设”比较,在和“没有的一回事儿”比较,在和一个被我们美化了的“思维”作比较。
因选择而出现的后悔,就如同工作,都是行内人想出去,行外的人想进来,行内的人见识到了里面的艰辛,行外的人只看了表面的光彩。
没有完美的选择,每个路上都有很多小石子,咯得我们脚痛。
我们要清楚没有绝对的完美,任何选择都不是一帆风顺。
“后悔”从认知本质上来说:以现在的内心需要和认知去看待过去的行为。
我们可以发现我们已经在开始进行错误的比较了,“现在”和“过去”,这中间不只是时间差,更有我们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处事态度,看事角度,认知需要,身心成长,我们用现在的眼光去判断以前的是非,那就是在用以前的错误惩罚现在的自己。
04
我在生活中也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在高中的时候,我因为害怕别人说我“笨孩子才学美术”,放弃了学美术,这让我在大学结束的时候都还在后悔,甚至是气恼自己当时为什么要这么在意别人的眼光。
但当我尝试让自己站在那时的时候再次看这个决定,我发现自己如果再次回到那个时间段,可能还是会做相同的选择。
不要用过去的选择折磨自己,学会理解自己,过好当下,多给自己一些宽容。
记得在乘风破浪的姐姐里,有一个选队友的环节,蓝盈盈不知道宁静和郑希怡有约定,便入了宁静姐姐的团,占了团队的最后一个名额。
采访时记者问她:“你后悔吗?”
蓝盈盈回她:“你现在问这些有什么意义,我从不往后看。”
我是佩服这种果敢的,其实我们在生活中是需要这样的态度的,太往后看,会故步自封。
最后的话:后悔也可以是正向的,我们可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但一定不要把后悔放大,去过度解读。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权利人取得联系,稿费领取与侵权删除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与稿费】。
微信群
最新测试
475 测试
免费测试
952 测试
立即测试
213 测试
立即测试
345 测试
立即测试
1054 测试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