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恐:遇见熟人,我可以假装看不见吗
作者:解心在线 2023-11-14 10:03:19 人际心理
社恐:遇见熟人,我可以假装看不见吗

01

“社恐”——摧残自尊的恶性循环

“社恐”,全名社交恐惧症,是焦虑症的一种。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指出,社交恐惧症患者通常对社交场合感到恐惧和焦虑,害怕在这些场合中会被旁人所评判、指指点点。这样不可控的情绪促使患者避开社交场合,导致其在社会、职业或其他重要的功能领域造成显著的困扰。

恐惧、焦虑以及回避等情绪甚至会在患者身上体现躯体化的反应。以下是常见的社交恐惧症生理方面症状:

1. 心跳不齐,呼吸困难

2. 脸红耳热,手脚发抖

3. 说话困难,肠胃不适

大家常常调侃自己是“社恐”患者,为了避免“被迫营业”(和不熟的人社交)往往想尽办法。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也许并没有严重到以上描述的程度,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或多或少的“社恐”经历常常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正如阿飞在来信中写道为了不和熟人打招呼宁愿绕远路。但是这样的回避行为其实反而会让情况变得更糟,形成回避循环(the cycle of avoidance)。

社交恐惧症患者的焦虑来源通常是太过在意别人的评价,对自己的社交能力没有信心,觉得自己没办法处理好这样的情况。哪怕这样的消极后果并没有真正发生,仅仅是担心他的出现就可以引起焦虑,而焦虑会给我们带来一系列不舒服的生理反应(心跳加快,呼吸急促......)。为了消除不适感,我们会想办法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焦虑,最有效和简单的方法就是回避社交场景。

当整件事情被回避了,自然也就没有理由去焦虑。然而,当我们下次必须处理相同问题时,我们对自己能应付这种情况的信心不足,因为上次回避了这种情况。我们对于社交的焦虑加倍,我们就会继续回避这种社交情景,下一次更加焦虑......显而易见,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如果让这个循环会持续下去,我们的情况会越来越糟。如果一开始我们仅仅是对一种社交情景感到害怕的话,这个循环会让我们对越来越多的社交活动感到恐惧。

 

02

如何打破循环

虽然回避循环长远来看很有弊端,但在我们感觉到焦虑或有威胁时逃避是身体应对机制(coping mechanism)的一种。岩心认为,当情感反应或生理反应格外强烈时,选择回避是对自己的保护。

美国生物心理学家沃尔特坎农提出战斗或逃跑反应理论(fight-or-flight response)表明,动物对威胁的反应是交感神经系统全面放电,为战斗或逃跑做出准备。社交恐惧症患者害怕社交场合,就像恐高症患者害怕高度一样,回避往往是第一反应。岩心希望阿飞不要因为自身的自我保护机制而感到郁闷或自责。社交恐惧症也不是不治之症,回避循环可以被打破!


我们可以利用循环的特点,扭转恶性循环,建立良性循环,从而克服焦虑:

01 分级接触

正如闯关游戏不可能一上来就打boss一样,我们也不可能一下子就从“社恐”变“社牛”。一步一步接触恐惧的社交情景可以提升自信心,积攒“经验值”,为下一次的“升级”打下基础。

 

02 呼吸训练

焦虑往往伴随着呼吸急促,当我们尝试放缓呼吸,深呼吸,会让身体平静与放松,从而减少焦虑。

 

03 挑战消极想法

回想一下,当我们感到害怕和紧张时,是不是心底总有个声音在说“我不行”?因为相信了这个声音,我们一次次地逃避,自信心也越来越低,然而我们自身往往有充足的实力去面对这些情景。学会挑战内心深处的消极想法,请看总会下意识与他人比较,你需要这样做。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权利人取得联系,稿费领取与侵权删除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与稿费】。

社群

微信群

  • 易倾诉情感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分手挽回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婚恋技巧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家庭关系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聊天室活动福利群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倾听师招募群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最新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