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成长与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心理学上,人际交往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从动态的角度说,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和物品交换;从静态的角度说,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已经形成起来的关系,即通常所说的人际关系,包括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同事关系等。
人际交往的作用
1、是自身发展的需要:
刚踏进大学校门的大学新生,离开了家庭的诸多束缚,他们的自我独立意识变得更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知识阅历的不断丰富,生活空间的不展,大学生们渴望更大的交往空间,认识更多的人,人际交往的迫切性在他们身上尤为明显。
2、 促进大学生社会化:
人是处在社会大环境中的人,不是单独存在的个体,每个人的生活都与他人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人际交往是不可或缺的。人要想在社会中生活,就必须适应社会环境,学习社会上的技能、法规,掌握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能力,逐渐的融入社会,成为一个“社会人”。
人际交往的特点
1、交往欲望的迫切性:
交往需要就是指一个人想要和他人接触、交流,最终成为伙伴的需要,它是马斯洛需要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交往需要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尤为强烈。
2、 交往范围的广泛性:
大学生群体的课业负担相较于高中轻松太多,他们可以把更多的时间放到学习以外的事物上,各种社团、学生会的集体活动,以及作为成年人参加的社会活动,他们的交往范围不再仅仅局限于班级之间,而扩展到专业之间、院系之间、校内外等人员,交往范围变得更加广泛。
3、交往内容丰富性:
高中同学之间的交往大都局限在学习本身,而大学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心境,学生群体交往的注意力也发生了转移。他们开始走出教室,自然、社会等诸多现象都是都能成为他们交往的内容。旅游、读书、各种形式的社团活动,交往内容愈加丰富多彩。
常见的心理问题
1、自负心理:
零零后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独生子女的政策导致大部分学生都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他们习惯了发布命令,而缺少倾听,常常只关注个人荣辱得失,而忽视了他人的感受。平常交往表现的很强势,以自我为中心,高兴时洋洋得意,不高兴时大发脾气,极易导致同龄人的反感与不喜。
2、 嫉妒心理:
嫉妒心理是一个极其普遍的现象,大学生都刚成年,心智不是完全成熟,很容易对其他人的长处、成绩、外貌等产生妒忌,在这种妒忌下,不仅自我会感到痛苦,更有甚者,会对他人进行攻击性的言论和行为。嫉恨心理是人际交往中最有害的一种心理,在这种状态下,人往往会有偏激、冲动、暴怒等过激行为,从而恶化人际关系。
3、 害羞心理:
自卑是一种因为过多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自卑感人人都有,当我们遇到比自己优秀的人会自然而然的产生已不如人的感受。自卑的浅层感受是别人看不起自己,而深层体验是自己看不起自己。自卑心理容易使人在交往中缺乏自信,为人处事谨小慎微,总以为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不敢迈出自己的圈子,只是活在自己狭小的世界里。
心理问题的原因
1、家庭因素:
在进入大学前,很多人都是学校里的佼佼者。而进入大学后,大家水平、能力都差不多,尤其是一些来自于农村地区的学生,家庭条件不如别人,没有相关特长,在交往中就会产生自卑心理,不愿意参加校内外活动,不能以正确的心理和同学们相处,进而产生各种人际交往的问题。
2、 教育因素:
今天我们的教育过分强调增长知识,忽视了对学生综合技能训练的教育。高分低能者不在少数,他们是成绩上的佼佼者,却不会与人交往,遇到挫折和压力时心理承受能力十分脆弱,丧失人际交往的信心。
3、网络因素:
今天,网络聊天、交友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网络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极大地满足了他们的交往需求。但正是由于这种过于泛滥的网络人际交往,学生们失去了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的主动性,比起面对面的交往,他们更倾向于无线电波传送的语音文字。
人际交往的建议
1、 加强情绪管理:
学校要加强人际交往教育。人际交往教育包括认知教育、情绪管理教育、人格教育等。教育学生认识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首因效应、晕轮效应、近因效应,刻板印象等,同时还要教育学生学会情绪的管理与控制,一个真正成熟的人知道什么时候该用什么情绪,教导他们适当正确的发泄情绪,转换思考的角度,进行积极地心理暗示,变消极情绪为积极情绪。
2、 参加活动: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人际交往是在社会交往中进行的,人的社会行为都是 在与他人与群体发生关系活动中改进和养成的,所以要想改进人际交往,就必须多参加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学校社团、学生会等组织应该给学生提供健康的丰富的集体活动,如举办演讲比赛、辩论会、联谊活动、歌唱比赛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培养他们乐于交往的心理。
3、坚守原则:
个人要掌握正确的人际交往原则。要想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首先要掌握平等原则,学会尊重他人,与人平等相处。其次要遵循互助互利原则,要打破个人主义,善于向别人求教,同时乐于帮助他人。最后要遵循宽容诚信原则,心胸宽广,不斤斤计较,遇事多为他人着想吗,同时要以诚相待,不卑不亢,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权利人取得联系,稿费领取与侵权删除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与稿费】。
微信群
最新测试
1549 测试
立即测试
367 测试
立即测试
345 测试
立即测试
55 测试
立即测试
437 测试
免费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