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原本素不相识的人,在某个特定时刻缔结了深厚的亲密纽带,这既带来了喜悦,也开启了彼此探索的旅程。
随着彼此差异的逐渐显现,争吵与不悦在所难免。在针锋相对的表象下,往往隐藏着对彼此了解的不足。唯有主动去探寻那些不易察觉的个性棱角,从根本上全面认识一个人,才能有效减少情感中的无谓消耗。
被“理所当然”的误区笼罩
夫妻间的诸多争执,往往源于潜意识中的“理所当然”心态。例如,女性可能认为男性挣钱养家是职责所在,而男性则可能认为看家带娃是女性的分内之事。在日常相处中,双方习惯性地期待对方独自承担某些家庭责任,自己则置身事外。当听到伴侣的抱怨时,往往觉得对方小题大做,从而选择忽视。这种心态下,对方的辛勤付出如同空气般被忽视,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遭受挑剔。这种委屈,无论落在谁身上,都容易引发不良情绪的爆发。亲密关系中的“想当然”,极易让人失去感恩之心,进而得寸进尺,不顾对方感受,继续索取。在情感世界里,最伤人的往往不是忙碌与疲惫,而是那种“不被看见”的挫败感。主动承担家庭责任,既是责任的体现,也是爱的传递。
为加班归来的爱人准备一份夜宵,为家庭开支而节衣缩食,为养育子女而心力交瘁……这些都不应被视为“理所当然”,而应铭记于心,以更多的温情回馈。若有人无视对方的付出,不断触碰人性的底线,这段关系将陷入无尽的痛苦之中。为避免情感危机,我们需从自身出发,审视哪些固有观念可能带来伤害。只有识破那些隐形的伤害,两颗心才能更加贴近。
人是情感的需求者
婚姻关系中,最令人恐惧的莫过于伴侣近在咫尺,却感受不到丝毫温暖。同处一室,却无话可说;关键时刻,无法依靠,一切只能自己承担。正如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所言:无回应之地,即是绝境。同样,一个没有回应的家,也是情感的绝境。
作为情感动物,人类除了物质需求外,最不可或缺的便是情感。然而,情感无形无质,常被人忽视,甚至被认为可有可无。因此,许多夫妻即便衣食无忧,仍感到婚姻中有所缺失,却又不清楚究竟缺失了什么。有人归咎于自己魅力不足,有人认为是财富不够,或是生活缺乏新鲜感。
究其根源,往往是因为一方缺乏情感交流的能力,难以与伴侣建立深厚的情感联系。在原生家庭中,他们可能长期被忽视、被冷漠对待,成年后为生计奔波,情感淡漠的状态得以延续。由于早年缺乏深度的情感滋养,他们难以与他人建立深层次的情感连接。即便步入婚姻,面对亲密的伴侣,他们也常常表现出冷漠与坚硬。遇到这样的伴侣,人们会感到痛苦,但硬碰硬并非解决之道。因为每一次的互不相让,只会带来无尽的互相伤害。要么寻找针对性的解决方法,要么转移注意力,才能为自己带来新的转机。
小语:杨绛曾说:“婚姻是一场修行,需要两个人携手共进。”而修行的核心,在于认识真实的彼此,发现潜在的认知盲区,以及面对过往不得不经历的创伤。避免第一时间以对抗和抨击的方式回应我们不认可的行为模式,因为那只会消耗自己的精力。越了解人性,越能理解一切皆有其因。与其被固有的缺陷所困扰,不如为彼此提供一个允许“犯错与脆弱”的空间。让那些受伤的心灵慢慢愈合,让认知的不足逐渐得到弥补。我想,这便是亲密关系中最珍贵的意义所在。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权利人取得联系,稿费领取与侵权删除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与稿费】。
微信群
最新测试
1141 测试
立即测试
371 测试
立即测试
459 测试
立即测试
2395 测试
免费测试
3065 测试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