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倦怠”不是“不想工作”这么简单
每个人都有过不想上班的短暂瞬间,无论是通勤路上的千军万马,还是邮件、消息的轮番轰炸,亦或是下班前的空降新任务,都会让你心中默念“累了,毁灭吧!”
这时,如果你一投入工作,厌倦感就会立刻被胜任感取代,那么恭喜你,你经历的只是一个“打工人”的普通日常。
但如果你的倦怠感不曾消退,不是一个大杯奶茶或者一段“打鸡血”视频能改善的,你可能正在面临不容小觑的“职业倦怠”,需要找找潜藏在症状下的症结所在。
认识职业倦怠
职业枯竭(Job Burnout)又称“工作倦怠”, 据第11版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指在工作压力下的一种持续身心疲惫的状态,是一种身心能量被工作耗尽,厌倦工作的感受。
职业倦怠:感觉身心被掏空
感觉自己精力被耗尽
精神上,感觉自己与工作的距离越来越远
工作效率下降
职业倦怠:谁容易“中招”
2019年的国际疾病分类显示,职业倦怠症状与特定的工作场所、性别和年龄无关。在多种职业中都较为常见,如社工、陪护、教师、实验室工作者,也包括学生、家庭主妇和无业人员。
职业倦怠的症状
职业倦怠的典型的认知症状包含记忆失调(缺乏准确性和记忆混乱)、动力丧失(讽刺挖苦/玩世不恭、攻击性、兴趣缺乏),还可能发展为焦虑、抑郁发作和酒精和药物依赖。
受到心理影响,职业倦怠还会产生头痛、睡眠障碍、胃部不适、腹泻和心脏功能紊乱等身体症状。
职业倦怠的症状周期可长可短,严重程度可轻可重。它与抑郁症有很多共症,但不能简单理解为抑郁,因为其症状主要由工作环境和社会角色引起。
“职业倦怠”的缘由
职业倦怠是社会、工作环境和个人之间的互动的结果。换句话说,职业倦怠并非累积的压力所造成的,而是在面对社会和工作环境压力时,个人采取的应对策略不匹配或适应不良所引起的。
工作环境
日益激烈的职场竞争带来的同辈压力,职业升迁带来的挑战,工作量的激增,机械化的工作体验,过多的情感投入与消耗,让职场人“熬出内伤“。
社会因素
个体越独立,其社会支持系统越容易缺失(家人、伴侣、朋友),外加来自职场和社会的期待过高,职场人被驱赶着,马不停蹄地迭代能力、提升自我,追求“更高、更快、更强”。
家庭/感情生活
如果家庭可以被视为是“甜蜜的负担“,那么过重的家庭负荷也会使人难以集中精力和享受工作,最终成为影响工作表现和满意度的绊脚石。
对工作的“刻板印象”
我们常常将工作认定为“忍受痛苦”或“乏味”, 但即使在“躺平”呼声极高的今天,我们身边也不乏真心热爱自己工作的人。实则是我们对工作的“期待”影响了对工作的体验感受。
8个建议帮你应对职场倦怠
1. 梳理自己的情感需求和对工作的期待
我们不是没有感情的工作机器,无论是工作中和工作外都需要照顾自己的情感需求。问问自己:什么样的工作更能激发自己的工作动力?更喜欢独立工作或团体合作?何种工作模式、压力源令你难以应对?
尝试用写日记的方式就工作议题展开联想,释放情绪压力的同时构思行动计划:
- 如果你能兼顾工作赚钱和享受生活,那会是什么样的景象?可以如何实现?
- 如果没有经济压力,你会选择做什么工作?
- 如果你可以重新来过,你会选择什么职业路径?
- 如果你能不面试就取得一份工作,那会是什么样的工作?
2. 与值得信赖的老板谈谈以便取得理解和支持并商议解决方案
3. 切忌和工作伙伴过度和过多的分享生活细节,高效工作和保持职场专业性是大原则
4. 建立“数码边界”
手机办公软件越来越便利,使许多人不知不觉地接受了“全天候待机”的职场隐形附加条款。
一条弹性的“数码边界”能有效防止工作空间的入侵,如:晚上九点后不再回复工作邮件和短信,工作日和周末使用不同的社交app账号或手机等。
5. 清晰地分割工作与生活
将工作和生活状态用简单的仪式区分开来,便于在多重身份角色中自如转换,得到充分的成长和滋养。职场女强人可以转换成温柔的妈妈、顽皮的女儿。
6. 给自己放假
适当地为自己按下暂停键,从工作状态中脱身,用假期给自己充电,复盘、反思,或者单纯地放松身心,以便用更好的状态投入工作。
7. 寻求帮助
关注所在公司的员工帮助计划(EAP),比如,有些公司会为员工提供心理帮助热线。如果职业倦怠感持续,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的帮助。
8. 终极答案
找一份能让你经常产生“心流体验”的工作!
积极心理学奠基人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Mihaly Csikszentmihalyi)提出,我们的经验质量取决于“心流体验”(Flow,也可译为福流)。它被定义为在做某些事情时全情投入的忘我状态。
我们会在过程中体验到一种高度兴奋和充实感。而研究表明,我们在工作中比在休闲娱乐中能体会到更多的“心流体验”,难怪有人会“爱上工作”!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权利人取得联系,稿费领取与侵权删除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与稿费】。
微信群
最新测试
1921 测试
立即测试
974 测试
免费测试
812 测试
立即测试
345 测试
立即测试
475 测试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