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间抱怨工作压力?这些理由劝你三思
作者:解心在线 2024-06-19 11:07:15 职场心理
同事间抱怨工作压力?这些理由劝你三思

1.在职场环境中,为什么频繁提及压力并非明智之举?

在现代高强度的工作节奏下,我们时常可以听到同事们谈论自己忙碌和疲惫的状态,似乎将此视为一种荣誉的标志。

然而,最新发表在《人事心理学》的研究结果揭示,频繁将压力挂在嘴边可能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为了深入探究这一现象,研究者首先邀请了360名参与者对同事描述压力的不同方式进行评估,包括夸大自己的压力程度、偶尔提及以及完全不提。

随后,他们针对218名真实员工进行了调查,以了解他们对待那些在工作中频繁谈论压力的“压力炫耀者”的态度。综合两项调查的结果,研究者得出了令人深思的结论。

研究发现,那些在工作中频繁提及压力的“压力炫耀者”往往不受欢迎,并且在真正需要帮助时往往得不到同事的支持。

原因在于,他们表达压力的方式更容易激起他人的反感而非同情。此外,研究还揭示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炫耀压力不仅会损害个人的声誉,还可能提高整个工作环境的压力水平。

这种“压力传染”现象可能导致同事们误以为高压状态是常态,进而加剧职业倦怠,影响团队的和谐与工作效率。

这一发现对员工和组织管理者都具有重要的启示。对于员工而言,他们应当意识到,以更健康的方式应对压力,而非将其作为炫耀的资本,是更为明智的选择。

对于管理者而言,识别并减轻团队中“压力炫耀”的负面影响,以维护健康的团队氛围,同样至关重要。

研究者强调,谈论压力本身并非问题,关键在于如何表达。与其将压力作为成就进行炫耀,不如选择信任的对象进行倾诉和交流。

这样不仅有助于保护个人声誉,避免被团队孤立,还能有效防止压力对团队整体效率的负面影响。


2.社交媒体使用过度会导致做噩梦吗?

在数字时代,社交媒体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过度依赖社交媒体可能对我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最近,《BMC心理学》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提出了“社交媒体相关噩梦”的概念,揭示了社交媒体使用如何渗透到我们的梦境中,进而引发焦虑和睡眠质量下降。

为了量化这一现象,研究者开发了一套专门评估社交媒体相关噩梦发生频率和内容的量表。

通过对595名社交媒体用户的调查,他们发现尽管社交媒体相关噩梦的整体发生率相对较低,但这些噩梦往往伴随着更高的焦虑感、心理平静度的下降以及睡眠质量的恶化。

常见的噩梦内容包括无法登录社交媒体账号和线上关系的崩溃等,这些情境可能导致夜间惊醒并干扰正常的睡眠周期。

研究还揭示了一个重要关联:社交媒体使用的强度和情感投入程度与社交媒体相关噩梦的发生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那些过度使用社交媒体,尤其是与社交媒体形成深厚情感联系的人,更有可能经历这些噩梦。

虽然这项研究作为相关性分析不能直接证明社交媒体使用是导致噩梦发生的唯一原因,但它确实提醒我们要对社交媒体使用行为保持警觉。

研究者建议,我们应该更加关注自己在使用社交媒体时的感受,并有意识地、负责任地调整上网行为。

这包括限制每天的社交媒体使用时间、有选择地浏览和分享内容,以及在感到压力或不适时适时休息。

此外,鉴于其他研究已表明暂时远离社交媒体可以提升幸福感,定期进行“数字排毒”可能是一个有效策略,有助于减少噩梦并改善睡眠质量。

虽然社交媒体为我们带来了诸多便利和乐趣,但适度使用才是关键。

通过认识社交媒体的潜在问题并调整我们的生活习惯,我们可以在享受其带来的好处的同时,保护我们的精神健康和睡眠质量。


3.声音在物体识别中的辅助作用

虽然直觉上我们倾向于认为视觉是识别物体的主要方式,但最新研究表明,声音同样能够为我们提供重要帮助。

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Jamal R.Williams 和达特茅斯学院的 Viola S. Stormer联合开展的研究揭示了声音在视觉识别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系列实验来探索声音如何影响我们对模糊视觉图像的识别。

实验中,参与者被要求识别经过模糊处理的日常物体图片,同时他们会听到与图片相关或无关的声音。

例如,当参与者看到一张逐渐变得清晰的汽车图片时,他们可能会听到与汽车行驶相匹配的声音,或者是一个与图片无关的茶壶沸腾声。他们的任务是尽快识别出图片中的物体。

实验结果显示,当背景声音与图片内容相匹配时,参与者能够更迅速地识别出图片中的物体。

这种效果不仅适用于直接相关的声音和物体,还适用于在概念上间接相关的场景。

例如,当参与者听到公园的声音时,他们能够更快地识别出公园长椅的图片,尽管长椅本身并不会发出声音。

这表明,我们的大脑能够利用声音信息来显著提高我们在复杂环境中识别视觉物体的能力。

这项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我们的感官系统如何通过整合不同感官信息来增强我们对环境的感知和认识。

依赖大脑对多重感官信息的自动处理能力,我们能够更快速地适应并灵活应对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权利人取得联系,稿费领取与侵权删除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与稿费】。

社群

微信群

  • 易倾诉情感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分手挽回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婚恋技巧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家庭关系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聊天室活动福利群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倾听师招募群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