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导致抑郁症的10种思维模式,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出现
作者:解心在线 2025-01-07 09:27:40 成长心理
容易导致抑郁症的10种思维模式,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出现

在现代社会,心理健康问题愈加受到关注。知名演员赵露思在微博中分享了自己因健康问题入院的经历,引发了公众对心理问题的深思。她提到自2019年起便开始感受到抑郁情绪,然而,身边的评价如“你别小题大做”和“想开点什么都好了”,让她觉得自己的感受显得矫情和敏感,最终没有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这一经历提醒我们,抑郁情绪并非小事,而是需要正视的心理问题。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识别和应对抑郁情绪,本文将介绍10种容易导致抑郁症的扭曲思维模式。了解这些思维模式,有助于我们打破认知的牢笼,提升心理韧性。

 

1. 全或无思维

这种思维模式表现为将事情看成极端的两种状态,如“成功”或“失败”。例如,一个人可能会认为自己如果没有达到某个目标,就是彻底的失败者。这种绝对化的思维方式容易导致自我评价过低,从而产生抑郁情绪。

 

2. 过度概括

过度概括指的是根据单一事件得出广泛的结论。例如,某次社交场合的尴尬经历可能会使一个人认为自己永远不会被他人接受。这种消极的思维模式会影响自信心,加剧孤独感。

 

3. 选择性忽视

选择性忽视是指只关注负面事件,忽视积极的体验。当一个人只记住生活中的坏事,而忘记好的经历时,就容易感到沮丧与绝望。

 

4. 自我归因偏差

这种思维模式常见于个体将所有负面事件归咎于自己,而将积极事件归因于外部因素。例如,一个学生考试失利后,可能会认为这是因为自己不够聪明,而对一次成功的表现却归因于运气好。这种自责的思维模式会加深负面情绪。

 

5. 预期灾难

预期灾难是指对未来持有消极的预期,认为最坏的情况必然会发生。这种思维方式使个体对未来感到无力,增加焦虑感,进而可能导致抑郁。

 

6. 心理过滤

心理过滤是指个体只关注某些负面信息,而忽略其他的信息。例如,如果一个人只关注朋友的批评,而忽视他们的赞美,这会导致自我形象的扭曲和抑郁情绪的滋生。

 

7. 个人化

个人化是倾向于将外部事件归因于自己,认为自己要为他人的情感和行为负责。这种思维方式会导致深深的内疚感,认为自己不够好,从而引发抑郁。

 

8. 夸大其词

夸大其词是指对负面事件以及其影响进行过分放大。例如,一次小失误被解读为“我总是做不好”,这种思维方式会使情绪更加低落。

 

9. 情绪推理

情绪推理是指相信自己的情感就是事实。如果一个人感觉自己无能,那就认为自己真的是无能的。这种主观感受往往缺乏证据支持,却能够强烈影响个体的自我认知。

 

10. 不切实际的标准

设定不切实际的期望和标准,会导致失望和挫败感。例如,若一个人希望自己在任何事情上都做到完美,那么每次未能达到这一标准时,都会感到羞愧和沮丧。

 

认知扭曲是抑郁症的一个重要根源,通过识别和挑战这些思维模式,我们可以更有效地管理情绪,增强心理韧性。正如赵露思所经历的那样,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勇敢表达自己的感受,是预防抑郁的重要一步。希望大家能够从这十种思维模式中获得启示,更加关注自己的心理状态,早日摆脱认知的牢笼,实现快乐生活。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权利人取得联系,稿费领取与侵权删除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与稿费】。

社群

微信群

  • 易倾诉情感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分手挽回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婚恋技巧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家庭关系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聊天室活动福利群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倾听师招募群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最新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