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俞敏洪的朋友圈上了热搜。
他转发了一篇文章,并附上了这样一段文字:
“教培时代结束,新东方把崭新的课桌椅,捐给了乡村学校,已经捐献近八万套。”
“双减”政策后,由于业务调整,新东方关闭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培训业务。
俞敏洪将要面临的是,退租1500个教学点,辞退超4万员工,并退还学生的学费,整体损失或达百亿。
面对如此大的变动,他却显得云淡风轻,“大不了尝试所有业务都失败了,新东方账上没钱了,我们喝顿大酒就散伙。”
话虽这样说,他仍然做好了三件事。
第一,退租部分校区,将七万多套课桌椅,捐给了农村地区的孩子。
第二,对已经缴费的学生,承诺无条件按比例退款。
第三,有序结清员工的工资,不拖欠。
没有抱怨、积极面对、努力转型,俞敏洪面对挫折时的韧劲,不由让人心生敬意。
其实,这不是他第一次遭遇人生低谷,在《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一书中,他讲述了自己在创业发展道路上经历的各种至暗时刻。
他的人生经验让我意识到,人在低谷时,最应该做这4件事。
01
勇于改变,跳出舒适圈
俞敏洪在北大任教期间,最大的梦想就是出国留学。他打算去国外见见世面,读个博士,然后回来继续在北大当老师。
他喜欢教师的生活,每天早上读读书,晚上散散步,有课的时候教教课,是他向往的舒适又安稳的生活。
在顺利通过了托福和GRE考试之后,却错过了美国所有大学的奖学金发放以及招生录取的时间,他不得不靠自己赚钱去美国读书。
为了快速赚到出国的钱,他在北大开了个托福培训班,而且生源不错,没打广告就有二三十个学生来上课。
可没过多久,北大的领导就找他谈话,禁止他继续办班,因为北大本身也办了托福培训班,他开这个班就等于抢了北大的生意。
俞敏洪仍然坚持要开班,就和领导发生了冲突,最后给了他行政记过处分。
这是俞敏洪初入社会之后遭遇的第一个人生低谷。
这次处分给他带来了很大影响,像分房子、出国进修这样的机会都轮不到他了。
他感到非常沮丧,对工作也失去了干劲。
后来他想,反正在北大过得不如意,不如主动离开,自己去开培训班,赚到的钱会比现在多很多,既能圆他的出国梦,对他来说也是一个机会。
于是,他向北大提交了辞呈。
正是因为这次离开,才有了之后的新东方。
人在低谷时,一味抱怨、消沉是没有用的,你缺的是一份重新开始的勇气。
如果觉得生活不如意,那就尝试改变一些东西,比如改变过去的习惯,改变过去的思考模式,换个新环境或换种新活法。
正所谓“树挪死,人挪活。”
走出舒适区,给自己一些新挑战,你会发现不一样的自己。
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曾说:
“流动的物事总是比静止的好,哪怕,流动会带动出各式各样的风险;相比于恒久不变,改变总是更高尚的。
改变,或许会带来新的风险,但同时,也意味着带来新的转机。
人在低谷时,尝试总比停滞好,面对总比逃避好,改变总比不变好。
02
积蓄力量,后退也是一种前进
星云大师曾说:“人生没有真正的绝望。树,在秋天放下了落叶,心很疼,可是整个冬天,它让心在平静中积蓄力量。春天一到,芳华依然。”
人生是低谷与高峰不断交替的过程,低谷时继续力量,高峰时释放能量,之后重回低谷,如此循环,也是自然规律。
一味向前,并不总是好的。
在适当的时候后退,反而可以让我们冷静下来,积蓄力量。
大学时期的俞敏洪,学习很拼,不懂得后退,因此患上了肺结核,还住了一年医院。
但住院的这一年,由于无事可做,闲得发慌,恰好给了他时间冷静下来,思索毕业之后的人生方向。
也是在这一年中,他决定毕业之后留在北大当老师。
有了目标之后,他每天不是背英语单词,就是读书,生活一天天充实起来。
正是这段时期,他掌握了大量英语词汇量,为之后成为京城GRE词汇第一老师,打下了基础。
也正是因为这段时期的积累,让他在离开北大之后,依靠自身的这一优势,找准了新东方的最初定位,并一路发展下去,越做越强。
白岩松说,“时常叫嚣愤怒的人不可怕,可敬的是暗暗积蓄力量的人。”
低谷期,就是积蓄力量的最佳时期。
它看似后退,实际上却是在前进。
陷入低谷时,最应该做的就是平静下来,修养身心,学习充电,积蓄能量,等待下一个高峰的来临。
如果不知道该做什么,就把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做好,做得更加游刃有余。
如果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那就把该做的事情做好,即使是锻炼身体,也是一种储备能量的方式。
03
历练个性,把自己变得更坚韧
俞敏洪曾说,“当我们克服了个性中的弱点时,通常来说,就是我们取得成就的时候。”
想要克服个性中坏的一面,并非易事,它需要时间的历练。
“历练个性”,就是想办法去面对你不愿面对的东西。
换句话说,就是迎难而上,死磕到底。
刚从北大出来办培训班的时候,由于条件不够,俞敏洪申请不到办学许可证,只能与一家叫做东方大学的培训机构合作办学。
为了拥有自己的培训学校,俞敏洪下定决心,一定要拿到许可证。
他谁也不认识,没关系也没路子,愣是自己闯进海淀区教育局。向工作人员说明了情况之后,对方却冷冷地回复他,他这种情况不可能办证,让他以后别来了。
他偏不,他打算死磕到底。那以后每隔一两个星期,他就跑去和那里的工作人员聊天,就这样聊了半年,竟然和他们混熟了。
混熟了的工作人员给他支了招:若是人才交流中心愿意给他出办学证明,许可证也能办下来。
于是,他又跑去人才交流中心,可那里的工作人员都不认识他,怕他是骗子,也不肯出这个证明。
他原本打算第二天再来,好在人才交流中心有个工作人员恰巧是他托福培训班的学生。在她的帮助下,他终于拿到了办学许可证。
从下定决心,到真正拿到办学许可证,俞敏洪死磕了一年多。
正如他说的那样,当你克服了自身弱点时,就是你取得成就的时候。
低谷期,是磨炼个性,克服自身弱点的好时机。
拿破仑·希尔曾说:“如果你有耐心、能坚持、肯努力,那成功对你来说就是囊中之物。”
正所谓,有磨皆好事,无曲不文星。
真正厉害的人不是靠力量成事,而是靠韧性。
挫折和苦难,不过就是对自己心性的磨炼过程。
不如耐心一些,直到你对它们习以为常。
04
俞敏洪曾说:
“成功带来的只是一种被包裹的虚幻,只有从失败中、从错误中人们才能得到真正的经验和教训。”
低谷时别慌张,别害怕,别迷茫。
要知道挫折中包含着胜利,失败中孕育着成功。
低谷期最应该做的是,与自己和解、尝试改变、磨炼韧性,暗暗积蓄力量。
幸运只偏爱有准备的人。
调整身心,做好准备,蓄势待发,在最好的时间,向世界展示最好的自己。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权利人取得联系,稿费领取与侵权删除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与稿费】。
微信群
最新测试
337 测试
立即测试
162 测试
立即测试
3065 测试
立即测试
2210 测试
立即测试
741 测试
立即测试